2011-11-29

安顺广东古庙


座落在安顺闹市中的广东古庙,是当地广东人创建和管理的庙宇,主祀观音菩萨。它的建庙经过,并没有详细记录,根据当地广东会馆的记载,这件庙宇创办于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创办人是伍周润等一群广东侨领,在同年12月23日开光。1890年霹雳州政府宪报有一段记载:“粤籍华人曾着手兴建一座神庙,该庙正身经已完成,而于1889年12月23日开放,待它全部工程完竣之后,将成为一座美观的建筑物。”

据悉 ,这座神庙成立的目的,是因为当地粤籍移民人口日众,需要一个联络乡情的地方,同时供奉以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古庙自建立以后,长年香火鼎盛。今天,和当地福建移民兴建的福顺宫一样,广东古庙也开放给各籍华裔信徒前来上香祈福。古庙所供奉的神明,除正神观佛祖外还有关帝、注生娘娘、福德正神、财神、唐番地主、三王、日月星君、千里眼和顺风耳等。在当地所常见的那督公,则供奉在庙外。

广东古庙曾经过几此修茸。第三次修茸是在1978年,六年后后(1984年)再次重修。今年10月22日,我门访问这座古庙时,它又在修整当中。广东古庙原本由一个独立的古庙理事会管理,1946年管理权才移交给安顺广东会馆理事会管理。
古庙现存的文物,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木质门额 一片及光绪十九年(1893/94年)铸造的铜钟。门额大有来头,它是出自广东著名大儒李文田的手笔。李文田原籍广东顺德,是1859年满清政府的殿试探花。铜钟则是由安顺埠的广和店和黄达泉联合赠送的。

这座 古庙两侧附属建筑物,曾在1935年及1964年两度充作学校的教室,兼任培育英才的任务。

2011-11-21

安顺福顺宫

<

安顺福顺宫创立于1845年,至今已经具有166年的历史,是安顺最古老的华人庙宇。

和许多百年古庙一样,位于华景裕街尽头的福顺宫,是从一个简陋的神龛开始,慢慢发展成今天的规模。福顺宫主祀广泽尊王,这位神仙原姓郭,宋朝福建安溪人。得道成仙后,也成为福建人的守护神,在闽南地区,广受供奉。当地人传说,1845那年福建南安或安溪移民从老远的家乡带来一尊广泽尊王神灵前来安顺司马登供奉,那时候安顺市镇尚未开辟,司马登只是一个霹雳河湾上的马来村落,通过霹雳河口与马六甲、槟榔屿、苏门答腊东岸各个港口通商。当时司马登的华人居民很少,这个福建人尊为“圣公”的广泽尊王神龛成为他们联系的地方,后来华人移民日渐增加,这个神龛也日渐兴旺,成为当地华人的宗教神殿,不论疾病、外出、建房子、婚嫁等事项,他们先到“圣公”面前上香请示。1860年,神龛从司马登迁到华人较多的曾吉容区。1875年之后,华人移民继续增加,华族商人和垦殖者先继从海峡殖民地、苏门答腊、中国等地前来司马登开店和垦荒,这个神龛也成为这个日渐扩大的社区活动中心。

根据《安顺福顺宫筹募修复百年古庙福顺宫基金宣言》(安顺福顺宫,2008)的叙述,福顺宫现址的地皮,是1880年代由英国殖民地政府拨出,并赋予这段地皮永久地契一张,这就奠定了福顺宫的庙址和历史。关于福顺宫现址的选择,当地也流行一个说法: 据说有一年,当地一位外籍官员在此患病,屡医不愈,他的女管家到圣宫坛求签,圣公给于指示后,那外籍官员的病就痊愈了。于是该名官员便向主管人建议拨地给华人建立一间堂皇的庙宇。信众请来乩童在广泽尊王的带领下,来到华景裕街现址,插上木桩作为庙宇的界限。当时,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地,许多信众心里很不高兴,甚至有人还指责乩童胡来,但大家多相信那是圣公的意旨,也没人敢持异议。于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圣公庙,就分阶段在这里建立起来。




福顺宫庙宇建筑的正面和东禅房,完成于1883年。当年,福建社群将他们的守护神广泽尊王神像从曾吉容旧址请来新庙供奉,曾经热闹了一番。1887年,西禅房和戏台落成。1888年至1895年,又先后安置《福顺宫碑记》、宫坛、神轿、皮鼓、铜钟等用具。这块建庙石碑和椅轿、古钟都还存留庙中,成为该庙见证华人开比辟安顺的历史文物。福顺宫在1928年曾进行重建,今天我们看到的庙宇建筑,大致是该年重建后奠定的。庙宇内一座16英尺的弥勒笑佛塑像,则是在1993年完成的,据说当年是全马最大的笑佛。

《福顺宫碑记》是当年福建解元郑怀陔所拜撰。据查资料,郑怀陔字子员,号补庵,祖居石井,后移住安海,光绪戊子科解元。(民国4年 版,《南安县志》)。郑怀陔卒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享年40岁。据《石井郑氏西亭四房》“官房份” (又称“国姓房”)中记载,郑怀陔是郑之豹的八世孙,而郑之豹则是郑成功父亲郑之龙的五弟。因此可推断,郑怀陔是郑成功的族孙。

福顺宫的大门两侧柱子,有一副对联,很能吸引游客的眼光。它的上联写着:福己祸人任尔烧香无益,” 下联:“顺天守法见吾不拜何妨。”这副绝妙对联乃出自若庸大师之手,写于1939年。[若庸大师的资料,暂时从却。]

今天的福顺宫主祀广泽尊王,同时也供奉阎罗天子、注生娘娘、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地帝。福顺宫是安顺福建社群兴办和管理的,当地人也把它称为福建庙,但信众则不限于当地的福建人。

福顺宫的东禅房后来改为“福建公所”,简称“福公所”,是早期安顺福建人的公会,也扮演福建人的“法庭”角色,族内人若有纠纷,都到公所寻求解决,公所的领导人就是他们“法官”。现在,福公所的楼下是阅览室 ,备有本地华文报章,供会员阅览。西禅室则租给供奉九皇大地的斗母宫 。该宫是另一个管理委员会管理,它的办公室虽在福顺宫隔壁的店屋内,但大门深锁,我无法访问他们,所以对它的历史无从得知其详。就网络和报章资料,斗母宫曾于2010年10月15日庆祝九皇大帝神诞,邀请友秒庙共18间一起环绕安顺市区,参加着者包括来自槟城的大旗队、舞龙、加上本地的踩高跷、花车、群狮等,非常热闹,吸引许多市民观看。

福顺宫前有一戏台,曾在1913年前办过私塾班 ,后来生员增加,戏台不够用,1913年私塾搬到福顺宫在马吉街的店屋上课,并正式改为新式学堂,取名“培华”学校,1931年培华与当地的另两间学校(华侨、中华)合并,成立“三民学校”,这件间学校战后又增建中学部,成为下霹雳地区著名的华文学府。


福顺宫的图案色计,很局具特色,例如在圆形的窗户间,用美术字于花朵搭配,色彩华丽淡雅相映 ,颇具土生华人彩绘的特点。该宫对历史文物的保存与展示,别具用心。宫内《重建福顺宫埕》(光绪乙未年,即1895)石碑,是以双龙吐珠图抬头,龙身与龙尾捆边,非常别致好看。

庙宇的屋顶,是传统闽南燕尾式,复以凤凰、石狮、彩瓶、彩绘等衬托,简单而夺目;屋檐四周的装饰、门廊下的设计,也很具心思。

2011-11-10

安顺 (Telok Intan)


安顺是霹雳西南端 的一个小城镇,以一座六层斜塔和碳烧香饼 为人所知。它位于霹雳河下游出海前的一个U型河湾上,离河口还有37英里。从前,“安顺”的马来地名 叫Telok Anson, 以纪念开辟这个城镇的英国陆军少将安顺爵士(Archibald E. H. Anson), 后来马来西亚政府把它改名为Telok Intan。

1882年,安顺正式由英国殖民地政府开埠。开埠前,这里已经出现几个马来村落,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有几个马来村落已经发展成下霹雳一带的河港兼商业中心,另几个村落更是当年霹雳州苏丹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中枢。这几个古老的村落,目前还散布在安顺区内,它们就是今天的Durian Sebatang,Batak Rabit, Telok Mak Intan, Pasir Bedamar,Kampong Trengganu, Pulu Tiga, Kota Lumut和 Kota Setia. 有人说 ,Telok Intan 这名称,就来自Telok Mak Intan。

和马来西亚几个百年老城一样,这里只有几条老街,步行半天就可以走完。1961年,我首次和一斑初中同学从太平到此一游,50年后我旧地重游,印象中斜塔依旧,老街的变化也不大。

安顺的地标,是一座 耸立在市区中心的“八层”高钟楼。这座从外面看去是八层,楼内实际只有四层的钟楼建于 1885年,原来是一座储水用的水塔,后来因为顶层水斗载水量太重,而水塔又是建在运河填平的土地上,外加发生在1889-1895年间的罕见河水泛滥,土质松软而导致水塔下陷倾斜才将水斗弃用的。后来,水塔就变成斜塔钟楼,成为安顺的著名地标,有人甚至将它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相比美呢。
钟楼独特的地方是,整栋建筑除顶部水斗外,中央都市是用砖块堆砌成的圆柱,周围 只用木材支撑,每一枝木材则用螺钉衔接;每一层都有宽约6英尺的走廊围绕,走廊边栏杆更配有绿色瓷制花眼,走廊外檐盖上屋瓦 ,藉以遮风档雨。整栋建筑用横互枕木起基 ,然后用砖块叠筑为六级 ,最低一级直径约43英尺 最上一级直径27英尺,每一级高度相距2英尺,总共12英尺。然后由这六级的基础建起外表8层而实际是4层的塔式建筑物。就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横互枕木起基技术的应用,钟楼却能够承受下陷而仅仅略微倾斜,经过百多年之后后依然能够耸立不倒,成为一座奇异的斜塔而吸引不少游客。
⃝钟楼是一座圆柱形而中空的建筑,这圆柱直径也是27英尺,每层相距约16英尺半,都有木梯相通,全部梯级由底层至顶共110级,而由底层至塔顶高度约85英尺。

初建时,钟楼顶层装有大水斗,用来盛水以备水荒或其他以外之用。水斗在第4层用铜板围绕,约16英尺高,可容约680立方英尺水量。据说,从1889年至1895年间,由于霹雳河泛滥,以致这座钟楼突然下陷倾斜向安顺律,当时曾一度引起居民恐慌。

日本占领安顺期间,日军曾将钟楼顶部的水斗拆掉,改建成了望台。光复后英政府又将它修复。1961年我地一次参观钟楼,钟楼是全楼楼开放,游客可以直达第三层 ,即水斗下面那一层,这次重游,只能上到第二层,三楼已被上锁,据说是不安全。1961年时,记得钟楼的第一层是租给安顺的童子军组织,作为童军总部,如今则辟为展览室,展览钟楼的建筑设计与历史。

斜塔钟楼的设计和承建者是华籍建筑家梁全忠,原籍广东南海。根据《下霹雳年鉴》的资料,梁全忠幼年失怙,由舅舅抚养,后来又因家乡盗贼猖獗而流落在外,在一艘英国商船上结识一英国商人,后者赏识梁全忠的聪慧,把他带到槟榔屿并栽培成材。梁 在槟榔于屿 学会英文、马来文语、绘画和设计建筑图样。他初始在那为位英国商人的公司任职,主持板枋业务,后来自营建筑业 。安顺开埠初期,他从槟榔屿前往安顺承接各项建筑工程。除钟楼外,他在安顺还承建了安顺邮政局、法庭、旧市政局 和政府银行等大工程。

2011-11-09

美罗太上老君庙


美罗是一个大约有7万多人口的小镇,以鸡仔饼等特产名闻遐迩。我过去常经过这个介于打巴镇和宋溪之间的小镇,但却很少停下来,因为我和家人都不太喜欢鸡子饼那种坚硬的口感。2011年10月21日,我们专程从怡保走旧路经过这里,一来是要在这里享用地道的古早味美食,然后才续程到安顺,二来因为慕名这里有一间百年古庙,特地要来看看。

美罗过去是一个著名锡矿区,如今矿区已经摇身变成水果和蔬菜天堂,以饲养淡水鱼、出产无核番石榴、木瓜、西瓜、黄梨、朱干南芒果、水蓊及著名的品珍鸡子饼、广兴酱油(天女/仙女牌)与鸭腿面、糯米饭、烧肉等特产、小食和家庭工业来维持它的繁荣。小镇离开南北大道不远,所以很多旅客都喜欢绕进小镇,品尝美食和采购特产。我们的德士刚进入美罗大街,却不巧碰上滂沱大雨,德士司机只好将就停在一条方便的下车的小巷 ,让我们从容冲进最靠近的咖啡店。我没机会品尝到著名的鸭腿面,只能点了一碟客家面,味道也还可以。

百年古庙是一规模很小小的道教庙宇,主祀太上老君,故名太上老君庙。古庙位于小镇大街的南部边缘的小岗上,很容易找到。

根据庙里的纪念碑,太上老君庙建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间,是由当地的一位矿家的夫人林亚银女士独资创办的,几十年来又得到埠上热心的侨众维持,才有今日的规模。古庙除奉祀太上老君外,还供奉天妃和关帝 、道德天尊、唐番拿督公等神明。庙宇的建筑虽然简扑,但屋檐下的壁画、写有“太上老君”字样的灯笼、通风窗户和偏厅大门的设计,无不显现道教庙宇的独特风格--道和八卦的运用。

2011-11-08

坝罗古庙


怡保旧街近打河畔的另一间古庙,是创建于1872年的大伯公庙,当地人喜欢称它为坝罗古庙。它和水月宫各据近打河东西两岸,也各近一桥,水月宫在近打河西岸,挨着波士打桥;坝罗古庙则雄居近打河东岸,离开休罗桥只有几百公尺,在两桥未建之前的19世纪,两庙可以隔河遥望。

怡保原名坝罗(Paloh),即锡矿场之意,在百多年前的19世纪,怡保附近有不少锡矿场,因而得名。坝罗古庙供奉大伯公福德正神,据说是当年著名矿家梁辉(又名梁碧如,原籍广东梅省)等人从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引进香火神灵,安置于建在坝罗近打河畔一间简单的小庙宇里。大伯公坐镇古庙,保佑居民出入平安,深受敬仰和虔诚膜拜。

1894年大伯公在现址重盖,至今已经数次重修及改建,它见证了怡保的发展,尤其是华族披荆斩棘建设怡保旧街场的发展历程。原來,百多年前,怡保陸路交通還未成形,水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当时近打河河床很深,自然成为近打一地的水上交通要道。当时近打河有舯舡或舢板穿行于怡保和安顺之间,古庙的所在地是近打的著名渡头,人们和货物南来北往,船客都会在这里上岸或上船,也会到坝罗古庙祈拜,希望出入平安、一帆风顺,所以19世纪时古庙现址一带是怡保最热闹的地区。古庙的建材也是由中国运来,经槟成城运到巴眼拿督色海后,经近打河运到怡保。

坝罗古庙主要供奉大伯公,也同时供奉釋迦牟尼、观音、太上老君和关圣帝君等神灵。当地信徒送来的神像,大伯公庙也來者不拒、一概收下,使得这间古庙成了眾神的收容所。

坝罗古庙深得善男信女的拥护,香火鼎盛。怡保的文史工作者朱宗贤在《怡保城乡散记》 告诉我们,在农历新年前后,香火特别鼎盛 。在除夕夜,将近11点便有许多善男信女涌来,争相在年初一烧头柱香,到元宵节过后热潮才退。每逢引力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是道祖太上老君李耳诞辰,从早至万晚,人群纷至沓来,有人喊“过关”,有人叫“转运”,噪声杂沓。

坝罗古庙除了是怡保华人的一座宗教神殿,它也在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1951年,古庙理事会为了振兴华教将庙旁空地赠给霹雳女子华小(后来改名霹雳华小)兴建3层校舍,录取更多华裔学子就读。1957年,怡保和近邻有许多学童,因超龄不能进入政府小学读书。古庙毅然办起义学,并赠送课本文具,高峰期学生多达600人。首任校长张连城,一直服务到1990年才退休,义学则于1994年停办。

坝罗古庙拥有富含历史价值的古物,庙里放置一个刻有坝罗古庙字样的铜钟,是“禅山信昌老炉”制造,日期是光绪甲午,即公元1894年,正是该庙重建的那一年。其他文物还包括1894年制造的兵器、1895年制造的石狮、同年制作的“福庇畴人”匾,以及印制各种药方和签文的印模、雕工精致的瓷器等,就连屋顶的雕刻也各有含意,屋顶上有两只鳌,也是1894年安置的,据说可保佑孩子学业有成。

坝罗古庙每年农历2月16日都会大事庆祝大伯公千秋宝诞,因此州政府考虑把这间庙的重大节日,霹州旅游日历中加以宣传。

古庙的管理人说,该庙正在编辑有关古庙历史的特刊,但尚未完成。

2011-11-02

坝罗水月宫观音庙


位于近打河畔的坝罗水月宫观音庙,是怡保三大古庙之一,从百多年前初创时的小茅屋家庙,成为今日香火颇鼎盛的平民化大众膜拜圣地,已经历5代人。其他两座古庙是坝罗大伯 公庙和城隍庙。


2011年10月21日上午我们拜访水月宫时,现任主持罗惠卿不在宫里。据一位男性庙祝告诉我们,水月宮在最初时只是一间简陋的茅寮,但庙里许多神像和用具,都是从中国带来的,不但质地好、手工也精细,所以都很耐用。其中一面大鼓和一个云板,都是年逾百年的古物。我仔细看看,那云板是光绪十六年(1890/91)信昌炉制造,由四会县沐恩弟子范昌明敬送。这是怡保庙宇所保存的最古文物了。该庙自称创立于1878年,应该是可以相信的。

水月宮供奉的是观音大士,最初是一家南來华侨家族的“私人庙宇”,类似家族祠堂。當時只有家族成员才能到庙里进香祈福,後來传到子孫手里,才决定开放门户。水月宮对外开放后,香火非常鼎盛,而在超过一个世纪光阴里,虽然怡保已经历巨大变迁,水月宮却卻仍然保持当年古老简朴的面貌。

从规模上说,水月宫观音庙只是一间小庙,但香火却很旺盛,尤其在观音诞、年头祈福、年尾还愿的节日里,前來上香的虔信们常常把小小的观音庙挤得水泄不通。

2010年3月12日马来西亚中国报曾报导,大批善信涌往水月宫,向观音借库,造成人挤人的大新闻。坝罗水月宫观音庙住持罗惠卿告诉中国报记者说,观音开库日,该庙从3月10日晚上11时至隔天清晨3时及3月11日早上6时至下午5时,开放让信徒向观音菩萨借库。借库日也是财神诞,当天除了可向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借正财借健康、顺景、祈求好运、求子、生意兴隆等,也可向掌管横财的财神爷借横财,因此许多虔诚信徒都不约而同提早到观音庙排队借库,排首位的宋国源就等了1小时30分。

观音开库的传说
据传,观音在修道时,有500名护法罗汉,为了要考核观音大士的修行成绩,化为人间和尚,到观音庙化缘讨饭充饥。
观音见有和尚求助,就打开仓库,让各和尚尽情享用各种精美斋菜,当500名和尚填满肚皮之后,余下来的食物就留给前来参拜的善信享用。
此后,农历正月廿五日晚子时就定为“观音开库”日,每年的这个日子,世界各地千千万万信徒,都会涌往观音庙祈福及借库,

怡保还有一个传说:日寇侵略马来半岛的时候,驻守怡保的英军撤退前,曾在水月宫前的波士打桥底绑了火药,临撤前引爆,企图阻止日军过河,谁知部分火药失灵,在一响“轰隆”声后,波士打桥身仅震撼了一下,并没有应声倒下,紧挨着波士打桥边的水月宫也因此丝毫无损。有人说,那是观音娘娘显灵,观音庙才能逃过那一劫。

水月宮虽主要供奉观音大士,但庙內也供奉了其他神佛,包括財神、关帝、天后、大伯公、齐天大圣、释迦牟尼、准堤菩萨、紫薇先师、八仙仙师、马前将军、富禄寿星、杨戟将军、保生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七姐仙娘、地母娘娘、华陀先师、华光大帝、玉皇大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文昌帝君、当年太岁、阴阳查理地方财神等等,庙外还设有河神、榕树大仙及拿督公龛,真是集新马流行的三教诸神仙于一宫了。

过去,近打河畔是怡保有名的水患区,逢雨必成災,在河边的三间华人庙宇都曾饱受水災之苦。后來政府动工挖深河床,才缓和了水災的情況。尽管如此,三大古庙中,要树水月宮最靠近近打河,所以不時仍会发生轻微水災。管理员说,灾情最严重的一次,河水淹入庙内,几乎便要水上神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