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过农历新年2009

对我来说,过新年就是过农历年。甚么除夕啦、团圆饭啦、接财神啦、年初一啦、拜年啦、开工大吉啦、人日啦、捞鱼生啦、初九拜天公啦、元宵啦、春到河畔啦、妆艺游行啦......这么一大串的活动,就挤在那短短的十五天里,忙忙碌碌的、热热闹闹的,才算过年嘛!

年夜饭


今年的团圆饭,我初次掌勺。吾妻BH在几个月前高空摔下,伤了脊椎骨,到除夕尚未痊愈,团圆饭自然由我掌勺。以往的团圆饭,大多由BH当主厨,我只在旁帮头帮尾,不伤脑筋,不耗体力,轻轻松松就开饭啦!所以,当我决定不接纳老二买外卖盘菜的建议时,心里其实一半是因吃腻了餐馆做的盘菜,一半是认为团圆饭没什么难度,我自己弄个杂锦盘菜,再弄几道年菜,搞不好比外头买的年菜套餐更好吃呢!

于是,我在除夕前一周就开始策划。我的盘菜是自创的,不参考食谱,不模仿酒楼,自己开了一串原料:烧鸭、白切鸡、烧肉、池菇、海参(以上全都是我喜欢吃的)、鲍鱼、鲜虾、香菇、干贝(BH的最爱),再加上过新年必吃的发菜(象征发财)、木耳、芋头、红萝卜等十多种,毫无章法地丢进锅里,加水烹煮就成了嘛。

除盘菜外,我还列出莲藕排骨汤、素菜(发菜、冬粉、云耳、金针、香菇)、蒸鱼(年年有余)、白斩鸡配特制的花生韭菜老姜酱(家传年菜)和炒面(象征长寿)。

除夕那天,我又切又煮又炒,两个火炉同时开动,忙了大半天总算照单全做到了,只是到开饭的时候才发现鱼蒸得不够熟、面炒过火了、盘菜太油腻!还好,家传年菜白斩鸡、素菜和排骨汤还算是及格的;盘菜则从除夕吃到年初三,越吃越好吃,总算能在BH面前挽回一点面子。

初一吃面线

年初一要吃面线,这是福建人的习俗。据知,从前从南到北的福建人,家家户户都会在正年初一用面线加上虾米和肉类,煮出一碗面食,每人一碗,外加水煮的鸡蛋一粒。这碗面线具有很深的涵义:面线代表长寿,鸡蛋表示完满,含有合家吉祥如意的好兆头。自从倭寇扰乱福建之后,各地因为在新年期间躲避倭寇,就连吃面线的日子也发生了变化;后来福州人在初一吃,并称这碗面线为太平面,希望吃后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倭寇永不再来作乱;莆田人在初一和初五吃,闽南人则在初九才吃。

我妻BH是惠安人,和福州认、莆田人一样,来自闽北,所以风俗也大同小异。自从我们在1974年结婚后,每年年初一或者家庭成员中有人生日,我们总是人人一碗大大的面线,外加一粒水煮鸡蛋和一个鸡腿,让全家人都饱饱满满。今年我主勺,自然也不会临时移风易俗,我也为一家四口准备了每人一碗大大的面线,外加一粒水煮鸡蛋,和从年夜饭吃剩的盘菜中检出来的鸡腿和鸭腿,让全家人吃的饱饱满满的,然后拜年去。


初一拜年

自从35年前在新加坡结婚后,几乎每年年初一都到岳母家拜年,三十几年如一日,已经成为一种机械化的活动。结婚初期,因为坚持我老家年初一不出门的传统,总是年初二才开始到岳父家(当时岳父还在世)、大舅子家、襟兄家拜年;然后就等BH的弟妹们上我家拜年。后来,知道原来大舅和襟兄都在年初一约好时间同时上岳父家拜年,然后就在岳父家互相拜年,不用个别再拜来拜去,省下不少时间和麻烦,我也就入乡随俗,不再坚持旧俗,改而在年初一和大伙一起互相拜年了。

如此,这个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拜年的习俗,一直维持了约20年,直到几年以前二舅子和三舅子两家不知何故不和起来,这一良好习最终难以为继。两家避免见面,二舅子改在初二或初三才到各家拜年。今年也一样。其实,两兄弟嘛,为甚么搞到如此僵局,真令人费解!

拜年其实很累人,亲戚平时很少见面,有些年头甚至只有在拜年的时候才见一次面,话题绕来绕去都离不开近况、婚姻、孩子、世道人心、菜米油盐等,相当公式化。虽然如此,相见好过不见,话不投机总好过无话可说吧。

人日捞鱼生


根据传说,女娲造苍生万物,从正月初一开始,一日造一物,陆续造了鸡、狗、猪、羊、牛、马,到了初七那天,女娲造出了人这种动物,这一天就被后世定为人类的生日,简称人日,从汉代开始有了庆祝人日的习俗。在新加坡,人日捞鱼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我家很少在人日捞鱼生,今年适逢两个嫁到新加坡的侄女和今年开始在新加坡教书的侄儿在人日这天才来拜年,所以在咖啡店和他们两家共十口人用晚餐时,自然就加了鱼生这一道应节佳肴。

鱼生的主角当然是不经烹煮的生鱼片,配以各种颜色的瓜果,营造出一种七彩缤纷的视觉,代表着吉祥好运,为来年讨个好彩头!捞鱼生的时候,习惯上整座人都必须站起来,首先把生鱼片、熟油、酱、花生碎等调味料加入七彩的瓜果中,大家用筷子一起把夹着生鱼片、瓜果和调味料的鱼生向上捞起,捞得越高越好,同时还得大声喊叫“大家捞起,大家捞起!”等吉祥的祝愿,希望大家在来年都能捞得风生水起,大福大贵!为图吉利,鱼生上桌时,餐馆老板也同时送顾客一个红包,里面包的不是钞票,而是万字票的幸运好码,是否能中奖,那就要靠个人的财运了。

初了鱼生,新加坡人也流行吃七菜羹,借七种蔬菜为一家人带来整年的运气。据说这一习俗在中国南方和日本,也很流行。七菜羹的材料没有一定的规定,只要是蔬菜就行,但一般人都选用含有好兆头的蔬菜,如葱(象征聪明)、蒜(象征有得算)等。

春到河畔

“春到河畔迎新年”是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新加坡旅游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人民协会联合主办的年度盛事,自从1986年开始举办以来,今年已迈入第23年。今年的春到河畔,从1月24日到2月1日,首次假滨海公园的浮动舞台举行,主题是“牛”转乾坤。


印象中,往年的春到河畔要到年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今年却提前在人日年初七就落幕了。BH和我是在年初六晚上前往揍热闹的,当晚还有妆艺大游行,也在附近的政府大厦草场举行,可以说是今年华人新年庆典的高潮!

我们搭地铁,从政府大厦站出口,步行前往滨海公园途中,就遇上准备出发的妆艺队伍, 后来从“春到河畔”的出口回家途中,又遇到行将结束游行的同一队伍,可谓有始有终,也算参观了今年的妆艺大游行了吧!?

今年的“春到河畔”,首次在新加坡河口边的滨海公园浮动舞台举行,场地别开生面。首先,游人必须经过一条由680盏红灯笼装饰成的通道,这条拱形通道长约45米,走在其中,就像从红彤彤的龙肚穿过,十分有趣(见上图)。


一踏出红灯笼通道,即可看见低于路面的浮动舞台灯火璀璨,光彩夺目,十分耀眼!原来由15个钢制浮台(pontoon)组成,总面积约等于一个足球场的长方形浮动舞台上的迎春布景,全装上了五彩灯饰,在夜空的海面上漂浮,从岸上观望,特别光亮璀璨,这是以往在设在河畔上的布景无法比拟的(见左图)。

整个长120公尺、宽83公尺的浮动舞台有三个走道连接陆地,入口设在右边、出口在左边,中间通往他大舞台。当晚,由海内外歌手呈现的《大地回春喜迎春》正热烈上演,据说当晚的演唱者包括娃娃金智娟、陈伟联、潘嘉丽、黎沸辉、洪绍轩、潘盈等著名歌手,所以舞台前的座位早已爆满,座无虚席。我们从大舞台的右边入口进入会场,参观了微妙微肖的12生肖、巧夺天工的九曲桥、宏伟壮丽的巨型棋盘、引人入胜的许愿井、以及令人垂涎的金橘园,就从金橘园旁边的出口,观看了大舞台对面那5米高的财神爷。据说,那高大宏伟的财神爷,每小时会洒出“金箔”一次,可惜我们观看他时,没有碰上时辰。


离出口不远的河畔,设有一条美食街。这条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乡村为设计的美食街,共有48个售卖本地及亚洲美食的摊位。我最想往的摊位,是那摊售卖榴连的摊位,但因为害怕它的高钾成分,最后还是选择了西湖小吃的东坡肉、猪肠粉、和另外一摊的红豆雪。

美食街靠近观景轮,其外的街道也就是当晚妆艺大游行的终点。我们从“春到河畔”场地走出来时,正好碰上游行结束,所以还来得及拍下几张妆艺彩照。




春节花会

花会成为新加坡华人新年的年度盛事,是从2005年开始。第一届春节花会在圣陶沙举行时,我就曾前往赏花, 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难忘。2006年办第2届,我初学摄影,自然不会错过去拍那些花花草草。今年是第五届了,从1月24日(年廿九)开始,至2月1日(年初七),老想去,就是抽不出时间。一拖再拖,拖到花儿都要谢了,才在KC的邀约下,在最后一天(2月1日)和KC、BH一起去。


我们从家里乘德士直达胜淘沙岛的英比奥(Imbiah)山顶景区。由于德士师傅不太熟悉胜淘沙的道路,他把我们载到山顶的另一头,结果我们是从花会的后面而不是前面进入花会会场。时间尚早,游客未至,工作人员还在做最后的布置、浇水和修剪花卉。

今年的花会场地比往年来的小,而且分别在两个地点展出,其一在英比奥山顶景区;另一在巴拉湾海滩(Palawan Beach) 总共展出约一百万株由各地运来的名种花卉,其中有四成来自温带。




今年的春节花会的主题是“春之彩”,以不同国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设计,每个景点都用不同颜色的花卉,叙说不同的故事,给人很多惊喜。在英比奥(即鱼尾狮景区),“金玉满堂”展区,色彩最为亮丽夺目,它以红黄青蓝紫等多种色彩花卉布置成一道彩虹桥,桥下开满爱尔兰的春花如仙客来(Cychamen)、水仙(Narcissus)、三色堇(Pansy)、芸薹(Brassica)、番红花(Crocus)等,争妍斗丽,金色无边,散发诱人的浓浓春意!

邻近的日本花园,樱花已经谢了,但清雅的竹林后院,桃花还在盛开,春意不减,在和暖的晨风吹拂下漫步园中,心旷神怡,实在不虚此行。更难得的是,我们观赏英比奥景区花会后,未前往巴拉湾沙滩之前,在英比奥单轨列车站附近的酒店用自助早餐,攸闲地聊天,那种心情,比度假还要轻松呢!

元宵逛牛车水


自从有一年在除夕夜前夕,为了买美珍香的肉干,在牛车水被磨踵察肩的人潮堵得动弹不得,差点晕过去的经验后,好久没在新春期间到哪里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拉着BH特别跑到牛车水,为的只想拍几张新春灯饰下的街景。

我们从欧南园地铁战那边拍起,一路往唐城坊的方向走,路上人少车也少,灯饰虽璀璨亮丽,气氛却如此冷清,这哪里有元宵的气氛嘛!非常出乎意料之外。难道经济不景气到如此严重地步吗?还是新加坡华人已不庆祝元宵节了?记得去年元宵,我和BH, 还有SL,在槟城过元宵,那里的华人不论是一般华人或土生华人,无不热烈庆祝,一般华人在华人大会堂前封路庆祝,又是表演又放爆竹,热闹非凡;土生华人还有花车游行呢!我们这里呢,春到河畔和春节花会在初七就草草结束了!新槟两地的华人,真是两个不同的华人世界吗?

也不是没人庆祝元宵节,我们走到唐城坊附近时,发现有两间专卖中国东北菜的饭店,生意火红,整个牛车水的人潮都集中在这里了。两间店隔邻而设,一间叫东方美食,另一间叫中国餐厅,卖的都是东北菜,顾客也差不多全是新移民。我看到这一景象,心里非常感慨,我们的所谓“唐人街”,现在是名符其实了,新唐人不知在什么时候,俏俏的,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入主牛车水,成为“唐人街”的新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