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9

马雅电影

最近看过两套有关马雅人的电影,一套是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的旧片《启示》(Apocalypto),在墨西哥、瓜地马拉旅程中的旅游车上看的;另一套则是前几天在裕廊娱乐中心的电影院观赏的新片,《水晶骷髅王国》(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后者由哈里森•福特主演,属于《夺宝奇兵》系列之四,影片现在还在上映中。

图为《水晶骷髅王国》剧照。




《夺宝奇兵》系列的主角,即哈里森•福特主演的琼斯博士,自1981年一炮而红后,他的探险经验深受影迷欢迎。本片秉承前例,故事发生在1957年冷战时代,美国正处于麦卡锡时代,人类学教授琼斯博士,因为涉嫌通敌而被解雇,这是及于救母的威廉斯(沙.拉保夫饰)找上门。两人于是连袂前往秘鲁,寻觅传说中的黄金迷城,探究据说拥有神秘力量的水晶骷髅;另一方面,苏联女军官(姬蒂.白兰芝饰)也闻风而至,双方于是展开一连串的追逐。



撇开电影的手法与艺术成就不论,梅尔•吉布森的监制、编剧及执导的《启示》,以最直接的拍摄手法,重构出古代玛雅族的生活、信仰和宗教仪式,比较忠于历史事实;而以摄制《夺宝奇兵》系列雄霸影坛20多年的Steven Spielberg 导演的《水晶骷髅王国》,则是借在中美洲贝利兹(Belize)的马雅遗迹中发现的水晶骷髅,马雅的语言和文字,来卖弄宝藏、神秘、传说、探险、动作、幽默、诙谐于一炉的夺宝奇兵故事,说不上是真正的马雅电影。事实上,导演对马雅文明的认识,应该是很表面的,因此对马雅人的类别、生活范围,生搬硬套的地方很多,最明显的错误是硬把在中美洲的墨西哥、瓜地马拉、洪都拉斯、贝利兹一带生活的马雅人,放置在南美洲的秘鲁境内,摆了大乌龙。他可能并不知道,在秘鲁境内的印第安人,其实是印卡(Inca) 族,而非马雅(Maya)族。



上图即由梅尔•吉布森编导的《启示》一片的剧照。全篇以玛雅语作对白 ,电影的故事讲述正踏入末落的玛雅王国,期望以传统杀人祭来拯救民族饥荒及苦难,于是派士兵去村落掳走壮男,将他们的头颅及心脏献给太阳神。这些所谓不文明的迷信习俗,的的确确记录在玛雅族的史实上。饰演男主角的Rudy Youngblood,在被挟持前往杀人祭途中几经折磨,却顽强地活下去,为的是希望能逃脱生天,重返家园,解救暂时躲在泥坑里的妻儿。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男主角在临遭活祭的时刻,逃出魔掌,并凭着个人的勇气、机智、坚韧不拔的爱和对环境熟悉,把数十追兵一一扦灭掉。

本片以玛雅文明作为大背景,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爱的支持下,经历的难以想象的艰辛旅程。年轻力壮的玛雅男子虎爪本来拥有最平静幸福的生活,一个可爱的孩子,而美丽的妻子正要再次分娩。外族的入侵破坏了这一切,残酷的酋长带领他的部下屠杀了虎爪的大部分族人,并且将年轻男子全部俘虏回去,当作人祭或奴隶。在虎爪被抓之前,他偷偷地藏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但他们不能离开他太久,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无法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寻找食物,如果虎爪不能及时回到他们身边,他们可能会被发现杀死,或者活活饿死。极度焦急的虎爪想尽各种办法,终于从外族部落中逃了出来,但回家的路上危险重重,虎爪需要穿过整个热带雨林,前有各种毒蛇猛兽,后有大批残忍追兵,而他则
能凭着一颗炙热的爱心,最终逃出生天。影片显然在表达导演对“爱情”的崇敬与对“宿名”的唾弃。

关于马雅文明毁灭的原因,导演亦略有看法,他是通过故事背景而略略带过,不易为大意的观众所察觉。他通过马雅森林部落的无知、单纯和迷信以及城市部落的残酷、浪费、落后、饥荒、疾病和影片最终出现的西班牙舰队,隐约地暗示了马雅族后来的命运。

为了加强电影的真实感,本片全程讲马雅语,在墨西哥实地取景,并且还请来当地一大帮土著当演员。有人说,电影的英文片名《Apocalypto》,正是希腊语中“启示录”的意思;梅尔•吉布森希望藉此片以古讽今,暗指美国出兵伊拉克,情况就好像昔日强势的马雅城市族,以数十之众,却敌不过武器简单,却勇气十足的地头蛇那样,白白送死而已。

2008-05-26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7):总结篇


这一次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从3月24日至4月10日,长达17天,是我从全职图书馆主任转为兼职图书馆员以后,首次长途拔涉的尝试。这也是我第一次单纯为旅游而出国。过去,我常常是因公出差、或出席国际会议后,顺便延长假期玩玩而已,所以从来不写游记。这一篇,算是我平生第一篇“处女”游记。

选择到中美洲的墨西哥与瓜地马拉旅游,完全是由于好友老庄的邀请。虽然明知中美洲与新加坡远隔重洋,万里迢迢,来回都要乘坐整30小时的飞机,旅游期间又是飞机又是舟车,搞不好还要登山涉水,有点担心会受不了,但毕竟墨西哥与瓜地马拉境内独有的马雅文明,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无法用理智去抗拒。

原本以为瓜地马拉高地气温会很低,所以连保温的冬衣也带上了;一路上又陆续买了好些关于马雅文明的参考书,行李越拉越重。到了回国时,行李超重近6公斤,幸好没被罚款。

回国以后,足足昏昏沉沉地睡了两天两夜,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三天,才算完全恢复元气。回过头来想想,旅途中接二连三的惊喜,高度文明的马雅文化给予的震撼、西班牙殖民地的小镇凤光,团友间的欢声笑语,庭院里和小路上的奇花异草,历历犹在眼前,至今难忘。更重要的是,旅游期间所培养出的旅游心情--对明天的期待,日久弥新。下个月,我与妻又将整装待发,走向另一个充满橦憬的旅程!

2008-05-24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6):阿铁兰湖


图为位于瓜地马拉西部的阿铁兰湖,有人称誉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湖。

4月6日午后,我们终于来到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阿铁兰湖(Lago Atitlan; Lake Atitlan)度假胜地。我们入住的旅馆,面对着San Pedro、Toliman及Atitlan 三座宏伟庄丽的活火山,整个宽约140方英里的湖,几乎尽收眼底。窗外,是繁花似锦的庭院,各类花卉正开得鲜艳如火,迎着旁晚的斜阳,抚媚地笑着。



图为高约3020英尺的San Petro 火山的英姿。这座蠢蠢欲动的活火山,是三座火山中最矮的一座,其他两座火山,Toliman 高约3158英尺,居次;最高的是Atitlan,高达3535英尺,因为距离旅馆太远,我的像机拍不出来。

正是San Petro、Toliman 和Atitlan 这三座并肩而立的高大火山,形成了那个庞大的阿铁兰湖。有人说,三座火山形成的同时,阿铁兰湖大盘底也同时形成;也有人说三座火山的活动,堵截了四周流经这里的河流,慢慢形成超级大湖。无论如何,若不是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变化,很难形成这个直径长达10英里、水面面积达140平方英里的超级大湖。

环绕着阿铁兰湖湖岸,有好几个不同的印第安人部落村庄,4月7日早上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两个:卡克奇奎尔马雅族村庄San Antonio Palapo 及奇乌土赫拉马雅族村庄Santiago Atitlan村庄。




图为卡克奇奎尔马雅族村庄San Antonio Palapo。该村依山而建,人口约9,000,92%是卡克奇奎尔马雅族人,以种植大葱为主要生计。除了在斜坡上种植大葱,他们也种番茄及各种花卉、制造陶瓷,到别的村落贩卖。卡克奇奎尔马雅人,不论男女都穿著朴色的衣服,自用的纺织品很少花纹,但他们兜售给游客的马雅服饰,则是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由此可见,这一支马雅族,是属于克勤克俭的一群。



图为Santiago Atitlan的孩童在教室内上课的情形。

Santiago Atitlan镇,人口约3万2千,居民几乎全是奇乌土赫拉马雅族(TzutuhilMayan)人。在殖民地时代,这一支马雅人的先辈,原来住在San Petro火山下,后来才迁到这里定居。马雅传统在这里获得很好的保留,族人不论男女,都穿著绣上小鸟、花卉和马雅调像的华丽的传统服装,妇女所带的厚厚的半圆形"Tocoyal"头饰,是别处看不到的。村人每天渡湖,回到以前居住过的San Petro 及其他两座火山下耕种,日落才回来。镇上其他人,则开设旅游商店,向游客售卖马雅手工艺品。镇内的中央广场,是全镇的核心地带,这里有教堂、学校及菜市场。



图中的小孩,手指向天,想是向我们挥手道别吧!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5):伊西姆切


图为伊西姆切马雅城遗址的模型。

4月6日,前往阿铁兰湖度假胜地途中,我们参观了卡克奇奎尔马雅(Caqchikel Maya)人的山顶都市遗址。这个建在伊西姆切(Iximche)山顶上的古城,建筑群以石头砌成四个广场,城墙的样式与壁画,显然受到墨西哥Puebla风格的影响;但建筑物则属于epi-Toltec风格,大约建于公元1300 到1500年间(有人认为是1470年)。1524年,西班牙人攻下这个高原地区后,曾在这里建立西班牙人的第一个瓜地马拉中心城市,但不久就放弃了,临走前还把它彻底毁坏。

据史书记载,1924年西班牙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海军上尉,率领西班牙和墨西哥中部印第安同盟军,进攻瓜地马拉高原地区。那时候,这地区有两股势均力敌的印第安族,互争地盘。一股势力即建都在伊西姆切的卡克奇奎尔马雅人,另一股势力则是来之蒂卡尔山区的贵起马雅(Guichi Maya, K'iche Maya)。阿尔瓦拉多与伊西姆切这一方达成协议后,联合攻打贵起马雅。据说当时贵起马雅军多达三万人,但仍然敌不过西班牙侵略者的骑兵、枪支和钢剑。胜利后,阿尔瓦拉多参看上了伊西姆切这山顶城市,决定要在那里建立西班牙在瓜地马拉的据点。这一举措,导致卡克奇奎尔马雅人,起而反抗西班牙人统治,并放弃了其山顶城市,打起围城之战。之后,西班牙的中心城市被逼迁往今天的安地瓜,的游击战则持续到1530年。



图为伊西姆切城遗址现场,其建筑物已被西班牙人夷为平地。



今天,伊西姆切马雅城不仅仅是一个考古场所、旅游胜地,它也还是卡克奇奎尔马雅人永远的圣城。许多马雅族人,携妻孥子,或单独,或结伴,从全国各地前来朝拜或祭祖。我们参观的时候,适逢一群远道而来的马雅人,祭完了祖先的灵魂,正要离开。他们用来拜祭祖先常烧的一种树皮,还散发着袅袅的轻烟;他们所献上的鲜花,也还安稳地插在那里。

2008-05-23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4):印第安村落


4月5日午后,导游带我们到安地瓜附近的一个山区小镇参观,这个印第安小镇以民间纺织著名。印第安妇女对纺织很有心得,所编织出来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各放异彩。她们喜穿绣着五光十色花纹的上衫,系在裙子外面的花腰带有鲜红的颜色,这些衣饰都是她们自己裁制的。小镇商场上所售卖的衣饰,则多属机器产品,比起售货员及当地妇女身上穿的,逊色多多。





印第安妇女的编织的工具和程序,非常原始:一架木制织布机、一根梭针,将预先排好的素色底线及横列的彩色线,将世代相传的花式织出来就成了。她们工作时坐在地上,全神贯注,织出来的成品,色彩鲜艳,种类繁多,有衣著、披肩、腰花、及其他佩饰。一件好的外套,有时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方可完成。

瓜地马拉以印第安人居多,尤其是在小镇和村落,到处可见。事实上,他们的民族构成复杂,有20多种土语方言,大多数聚族而居,穿着自织的土布,各族各村都有各自的特色,有时候相邻的村落,其服饰也有差别。

印第安人的村落,有定期的墟市。我们从安地瓜到Attilan湖渡假胜地的山区途中,沿路经过几个小镇和村落,镇上多有商店,菜市场也售卖各种日常佐膳的主要疏菜、土产和水果。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3):安地瓜


图中的面包车,是接送我们来往Santa Elena 与Tikal之间的旅行车,只能容纳20人,我们的行李箱都得放在车顶上。拍摄这张照片时,车夫正趴在车顶绑扎行李,只能看到他的双足穿着的鞋子。

说道这辆面包车,我现在还有点庆幸当时运气好,没有发生行李落车的事件!记得当晚(4月3日)我们出了Santa Elena 机场,已经是晚上10时左右,接机的人只有司机一个,团中有力的男团员只好自告奋勇,帮忙把沉重的行李箱,一个一个地往车顶上递,车夫则负责把行李绑扎妥当。然后,车子就在漆黑的林间马路奔驰,路并不平坦,时有巅波,我一直在担心行李会不知不觉突然松绑掉下,消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中。其实,司机也担心,还有一次在中途停了车,在漆黑的夜空下爬上车顶,再把行李重新绑紧些才继续赶路。


4月4日午后,我们离开蒂卡尔,乘搭同一架小型飞机TA7977班机,飞向瓜地马拉首府瓜地马拉市郊区的国际机场,从那里改乘吕游车,经过市区而不停,直奔安地瓜(Antigua)。

安地瓜是西班牙人在瓜地马拉境内建立的著名古城,它位于首都瓜地马拉市以南,车行约40分钟即可到达。城内各条街道都是成片的石头铺就。这个城市很小,只有居民一万上下,气候怡人,古迹处处。

华人移民瓜地马拉,确实的年代不详。大约在1815到1820年间,邻国墨西哥与中国通商,其时墨西哥与瓜地马拉同属西班牙统治,有些华商从墨西哥前来瓜地马拉做生意,或干脆滞留的,大有人在。我们的导游Luis Lee,其原籍广东的祖父,即是从美国经墨西哥,最后滞留在安地瓜。据他所知,安地瓜至少有7户华人后裔家庭,都互有来往。我们在狮子屋(Lion House)餐馆参观时,他介绍一位在那里服务的华裔女工作人员给我们认识,也是姓李,大家都争着跟她拍照留念。



左图即是狮子屋内部的庭院设计。

在安地瓜,除了殖民地风格的住家、店铺、教堂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餐馆对庭院设计的执着。我们到过的四间餐馆,无论规模大小,都把庭院设计视为替顾客提供舒适环境的重要因素,一点都不马虎。我想,庭院与花草树木,是安地瓜人文化的重要部分,家家户户的窗口或天台,都吊着各种各样花卉,种类繁多,争妍斗丽。



作为始建于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地古城,教堂都十分究,不但外观壮丽,内部的装饰也很堂皇。左图是一间古教堂内的假阁楼,它的最底部分的花饰,竟然是两幅中国画,用相机把境头拉近,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2):蒂卡尔(Tikal)



左图为位于瓜地马拉佩藤州境内的蒂卡尔马雅遗址,是马雅人建立的最大城市,埋藏在人烟绝密的丛林中。

4月3日,星期四,晴。我们原定于午后1点50分,乘搭TACA航空的TA7977班机从康孔飞往瓜地马拉佩藤州的Santa Elena国际机场,可不知何故,飞机却没有准时飞来。我们在康孔机场苦侯了几个小时,直到旁晚6时出,飞机才到。上了仅可容纳40人的小型飞机,已经是万家灯火时候。飞机属ATR42/72型,机身小,机龄大,我们心里都很担心,但谁都不愿说出口。机上当然没有晚餐供应啦;还好,由于飞机误点,航空公司在下午4时左右,免费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饱饱的西餐。没想到,这顿下午茶餐,竟然也是我们的晚餐,当我们抵达隐藏在密林中的森林小屋(Jungle Lodge)时,已经是午夜时分,厨师们早就进入梦乡去了。



左图是我和老伴入住的林间小屋(Jungle Lodge)睡房,房号11A,与11B相邻为一个独立的小洋房。

我们入住的林间小屋,在浓密的深林中,为提防林中野兽袭击,夜间不准开灯。我和老伴睡到半夜,都被一阵阵恐怖的嚎叫声惊醒,却不知是什麽野兽。隔晨问比邻的老外,他们也说有听到嚎叫声,但也不清楚是哪种野兽。有两位团员,虽说没听到异声,因为她们都睡得很沉,但早上起来却发现自己与蝎子同眠了一个晚上,捏了一把冷汗。

左图是蒂卡尔马雅遗址区中的第1号神庙,它位于蒂卡尔遗址的中心广场,与2号神庙相对,周围遍布金字塔、神庙、宫室市场、纪念碑、浮雕、圆柱、房舍、水井等设施。

蒂卡尔马雅遗址区,位于瓜地马拉北部的佩藤州,这是瓜国最大的州,地广人稀,丛林密布,它的首府弗罗利斯(Flores),只是孤悬在湖中的一个小岛; Santa Elena 国际机场比怡保机场还要小。1848年,考古学家正是在离开弗罗利斯约两小时车程的一处人烟绝迹的深林里,发现了马雅的最大城市蒂卡尔。

蒂卡尔帝国曾经是马雅三角区内最大的城邦,在政治上,它曾是马雅各邦中最强盛者,全盛时期城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城内人口约5万,全邦人口约50万,居马雅各城邦之冠。

现代考古队伍从地下挖出来和在地面修复整理的蒂卡尔古城,已发展成瓜地马拉国内最重要的古迹公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1号神庙,据考是阿.卡高王时期就设计好并部分动工,后来由他的继承者雅克.京王完成的建筑,可说是蒂卡尔马雅金字塔最成熟的杰作。阿.卡高王在位时,蒂卡尔王国已在那里定都近1000年,国势最为强盛。他重建中央广场时,作了特别部局,即在广场的东面建造包含自己陵墓的金字塔(考古学编为1号神庙),又在其正对面的西边建造一座较小的金字塔(考古学编为2号神庙),作为王后的陵墓,以便他们死后仍能朝夕相对。(见下图)



上图的1号神庙高达47公尺,塔体采“群式结构”,共分9层,正面梯道坡度陡直超过70度。据说塔顶神殿的雕饰富丽精致,被公认为马雅金字塔的古典美的典型代表。所谓“群式结构”,是指金字塔的正面有宏伟的阶梯,左右和后面各边斜体又划出层级的塔面,中间有一凹入的勒线,使塔体看起来有如少女的裙子,在翩翩起舞。

在中心广场的北面,是一个高高的土台,据称台上四方各立有一座金字塔,它是蒂卡尔的宗教崇拜中心,如今已破落不堪,只剩下零零星星的断墙败瓦,在阳光下苟延残喘!



左图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土台及在它上面建造的房舍与金字塔残基,考古学称之为“北卫城”;在中央广场的东南角是皇宫所在,其南边另有一座台即为“南卫城”。南北卫城的作用,主要是保卫皇宫,而北卫城也是城市的宗教中心。现在所见到的北卫城有8000方公尺大小,据考除东南西北四边各有一座高大的金字塔外,周围和卫城中心还有十余座金字塔、神庙殿堂等等,但现在都只剩下塔基部分。

在中央广场的东西两面靠北地方,各有一个较小的广场,称为东广场与西广场,他们也都有自己的金字塔。在东广场的东面,有一个很大的庭院,四周鹤中心都有廊庑建筑。那就是著名的蒂卡尔市场,市民商贾和王宫的官吏、神庙的祭司都在这里购物或交易。如今,这里荒凉一片,我信步走过,只能缅怀想像一番。


从中央广场往东南,就到了卡蒂卡尔王宫,这里属于中央卫城的范围。

左图即位于1号神庙后面的王宫建筑群。这组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没有作为神庙的金字塔,而是只在石台上以为数众多的庭院、殿堂、和厅房组成宫室建群,它的房子有单层、双层、甚至三层的都有。这些房子的外墙和屋顶檐板,据说都曾一律用彩画或调刻。按马雅的惯例,它们都用石料砌成,墙壁厚实而房间狭长,屋顶平展。王宫的后面就是南卫城。





从中央广场往西走,经过3号神庙就到了4号神庙,它是蒂卡尔城最高的金字塔,高达75公尺,现有云梯让游客爬上塔上远眺。蒂卡尔有不少高达60 到70公尺以上的金字塔神庙,它们不仅是马雅地区,也是整个美洲各古代文明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从高插云霄的4号金字塔塔顶,可在秘密麻麻的林海中见到几个金字塔顶端冒出头来,灰白灰白的,在阳光照射下,特别耀眼。

这里的建筑物都很陡峭,有的坡度在70度左右,且全用石头砌成,因而雄伟庄观。据考证,蒂卡尔城是生活在瓜地马拉境内的马雅贵起族人(Maya-quichi)建造的,他们的祖先却是从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移民而来;到了11世纪以后,就具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组织,文化艺术水平很高。马雅贵起族人,后来在对抗西班牙人的斗争中,最为勇敢,被杀害的人数也最多。

瓜地马拉在公元7世纪开始,是马雅帝国的势力范围,而且是拉丁美洲各国中纯印第安人最集中的地区。中美洲的马雅族和南美洲的印卡(Inca)族,是美洲印第安种当中,最优秀的两族,文化水准最高。

6月10日修订增补

2008-05-22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1):道鲁木



4月2日早上,我们前往距离康孔以南130公里处的道鲁木(Tulum,土伦)马雅遗址参观。这遗址是14世纪末马雅文化末期最繁荣的宗教都市遗迹。1518年抵达此地的西班牙探险家克利鲁巴,曾惊叹它是“凌驾塞维亚之上”的伟壮都市。图中间那座高高的建筑物为该遗址中的大神殿,建在12公尺高的悬崖上,正面对着加勒比海,被西班牙人称为Castillo (城堡)。

现代历史学相信,犹加敦半岛是西班亚人首次与马雅人接触的地方。当西班牙人来到美洲时,马雅文明已逐渐式微,但是靠近古巴的墨西哥犹加敦半岛上,还有一些马雅小国和城市。当时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中心设在哈瓦那。

1517年,从哈瓦那开出一条船,目的是到附近岛屿捉捕土人为奴。结果却来到犹加敦半岛沿岸,看见了大陆上马雅人的一个海边城市。当这些西班牙人登陆逼近这城市时,却受到当地土人的顽强抵抗,带头的西班牙人身负重伤,手下士兵则四散而逃。这一战,虽然西班牙人损兵折将,但毕竟让他们发现了犹加敦半岛及其岛上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看见了马雅人身上佩戴的闪闪发亮的黄金饰品,这是西班牙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1518年,西班牙的古巴总督派遣了一支四艘船、两百支枪的武装队伍,远征犹加敦半岛。这支队伍首先在犹加敦半岛的沿岸巡行,看见了几个沿海城市,其中一 个大城,令西班牙人印象深刻,第一次看到了印第安人的高度文明。文献显示,他们确信这个沿海大城不比当时的西班牙名城塞维利亚小,美观方面也不遑多让。这 一次,西班牙人可能是有了前车可监,不敢冒然进攻,而是绕道进入犹加敦半岛以西的内陆,攻打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现代考古学认为,当时令西班 牙人赞叹不已的马雅城市,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道鲁木,(Tulum 或译为土伦)。

上图为 道鲁木马雅遗址全貌。

道鲁木是犹加敦半岛东部最主要的中心之一,它的重要性在1200-1400年间达到顶峰,一根志期564年的石柱则可证明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那一年。整个遗址范围不大,一目即可望尽,周围以一道4米高的墙团团围住,正面沿海,有悬崖为障,防御功能极强。在城内,有几座主要建筑物和几条道路,相互连接;在城外,亦有一条大道通向南边。城内建筑,呈现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马雅拱顶、平顶、小圣殿、灰泥塑像、圆柱、水泥建筑结构、灰泥墙、蛇形檐角、顶层壁缘、线角、怪状人面装饰......, 应有尽有,可谓集马雅建筑与特尔托克建筑风格的大成。

首先发现隐藏在绝壁上的道鲁木马雅遗址者,是英国探险家John L. Stephens 与Federick Catherwood。他们在1842年发表的石印本道鲁木马雅遗迹图,震惊世界。事实上,从公元900年至1400年,当道鲁木马雅城鼎盛时期,被后人称为“城堡”的大神殿,就一直扮演者“灯塔”角色,日夜指引马雅的航海者避开危险的暗礁。在晚上,从大神殿顶层两个穿窗口发出的光,正好指示一条安全水道。




左图是大神殿对面山头的风神庙(Temple of the Wind),相信是奉祀风神Ehecatl 的。这间神庙面向加勒比海,只有基层和建在基层上面的房间,门户向北而开。


道鲁木的鼎盛时期是从公元900-1400年,它被认为是当时最主要的马雅海港,往南可至今洪都拉斯,往北则达今墨西哥湾的就加敦。在马雅人起义期间(公元1847-1901),道鲁木曾数度被寻求庇护的马雅人占为据点。


上图的建筑物,是当时的社交与宗教中心,称为Prescoes 神庙,出土的塑像与图画很多。

6月17日修订增补

2008-05-20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10):康孔



4月一日午后,我们游罢吉杰.以扎(Chichen Itza),在昨天同一餐馆用餐,情况正应了“今非昔比”那句老话。昨天,我们过了午餐时间才到,整间可容纳两三百人的超级大餐厅,就只有我们一团22人;今天,我们最早到,照旧坐回昨天最靠近食物的那张长桌,不一回,客似云来,一团接着一团游客风涌而至,瞬间即填满了整个餐厅。今天,还有现代马雅人的文娱表演,让游客填饱肚子之后又得到人文的滋养。都说马雅人又矮又胖,可台上两位马雅男女艺人,都长得很不赖嘛。



左图是我们下榻的五星级度假旅馆,Omni Cancun Hotel。康孔(Cancun),在省会麦里达(Merida)以东约320 公里,离吉杰.以扎200公里左右,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渡假胜地。自1970年代开始,墨西哥政府就大规模发展这地方,成效显著。康孔由康孔岛(Isla Cancun)和康孔市(Cindad Cancun)组成。康孔岛原是一个珊瑚岛,紧挨着猷加敦半岛,宽400公尺,长22公里,成细长L字形,内侧环抱着礁湖(Laguna),外侧就面对著名的加勒比海。岛的两端有短桥与猷加敦半岛相连,坐车就可以低达,交通方便。如今,岛上星级的旅店林立,是很受墨西哥与美国人青睐的渡假胜地。。康孔市设在康孔岛的西北端,精品店和一般购物商场、旅店、高级餐馆,应有尽有。孔康国际机场,就设在康孔市的南方。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白天的酷热渐退,旅馆外的泳池和海边,渐渐热闹起来。我和老伴漫步在加勒比海微风吹拂的沙滩上,踏着洁白细柔的沙,感觉像是踏在棉花上。海是湛蓝的海,没有船;天是金黄的天,没有云,感觉到海阔天空、无边无际,心境顿时一片澄清。信步走下旅馆大门前的路阶,赫然遇到一只会变色的蜥蜴(见左图),懒懒地趴在路阶上晒太阳,莫非这位老兄也是旅馆的住客?

左图:正在享受日光浴的变色龙。



挥别正在享受日光浴的变色龙,越过两条平行的马路,我们就到了岛的内侧--面向礁湖的那一方。左右两条平行马路,是贯通全岛的交通要道,来回渡假区与康孔市,单程收费60墨西哥比索。此时,夕阳正准备躲到地球的另一边,渐渐往礁湖的水面靠拢,同时散发明亮而抚魅的光,像一把鱼网撒在水面上,把整个湖面罩住。而那湖,就像害了臊的姑娘,脸儿红心儿跳,柔情地拥抱着夕阳,把它纳入怀里......



隔天,我起了个大早,为的就是要一睹太阳从加勒比海冒出的雄姿。天尚未亮,海和天墨黑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海面,哪里是天空。渐渐地,混屯一片的画面上端,开始亮了起来,下端也跟着由墨黑变成湛蓝。正在为那种从未见过的湛蓝色惊艳不已时,天际却出现了第一道曙光。不久,红红的太阳就冒出打它那圆圆的秃头,然后,双眼也出来了,直向海面射出两道眩目的光!一眨眼间,整个红艳艳的球,就跃出了海面,发出万丈光芒,此时原本湛蓝安详的加勒比海面,像是被惊吓而全身颤抖起来!啊!从未看过具有如此震撼力的日出!我现在明白了,原来马雅人历代敬畏的太阳神,果然气势无比。

2008-05-19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9): 吉杰.以扎



4月1日早上,我们在下榻的Mayaland度假村吃了一顿又咸又油腻的马雅早餐,就把行李拉上旅行车,准备在游罢吉杰.以扎马雅旧址后,直接拉团到康孔度宿。其实,Mayaland 是一个宁静、优雅、美丽的度假村,我很舍不得离开。我们昨天入住时已接近黄昏,匆匆忙忙地逛了一圈,就赶着晚上的声光表演;今天起个大早,又急急忙忙地逛了一圈,拍了不少照片,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图为Mayaland通往吉杰.以扎马雅遗址区的仿造拱顶,很假。挑头式拱顶是马雅建筑中的一个特点,一般有1.5米高,是用一块块石头逐级向上向内铺建而成,上一层石块比下一层石块更向内靠拢,中间的空间逐渐缩小,最后在上部安放一块石头,形成一个尖状。这种用厚墙支撑的拱顶最后在内部形成既高且窄的空间,一般作为王宫或神殿的出入口。较后在参观时,我在遗址看到一两个残缺不全的拱门。



吉杰.以扎(Chichen Itza)位于犹加敦州首府麦里达(Merida)以东120公里,是在墨西哥国家大道180号线两旁的马雅遗址,建于公元435到455年之间。整个遗址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在灌木林的原野上估计有数百座建筑物,但至今发掘、修复并正式开放的,只有30余处而已。图为遗址中最受人瞩目的El Castillo 神殿,位于国家大道“新吉杰”,近大门入口处。这座金字塔神殿高23公尺,四面的阶梯各有91个梯级,西班牙人因其雄伟壮观而命名为El Castillo,即“城”的意思。这座金字塔神殿是建造来祭祀长有羽毛的蛇神兢鲁康的,而金字塔的整体,却又是马雅年历
的象征。金字塔四面共有364阶,加上顶端那一阶,恰好就是365阶,表示一年的日数;同时9层的基坛以阶梯分成左右两部分,表示马雅年历共有18个月。

据说每年春分‘秋分的前后几天,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关系,使得北面阶梯的基坛影子犹如从天而降的蛇影,和阶梯下的蛇头石像合成一体。又据说,从北面阶梯旁登上通往内部的第62阶阶梯,可以看到内部另有一座神殿。殿内安置有著名的红色美洲虎玉座及查克摩石像。但现在已不准游客攀爬上去,无缘得见。

墨西哥国家大道180号将吉杰.以扎切成南北两部分,大道北侧是是特鲁特克色彩浓厚的“新吉扎”;南侧是“旧吉扎”。



吉杰.以扎是马雅语,它的意思是“以扎族的水井旁”。公元435到455年间,马雅族的一支以扎族人,在犹加敦半岛一处有泉水的地方建立了都城,即今的吉杰.以扎。建立约200年后,一度放弃,其后又在回到当地,一直以都市国家形态繁荣至13世纪。10世纪时,强势的墨西哥高原特鲁特克(Toltecs)族入侵,同是也带来新的特鲁特克文化,两种文化融成一体,乃产生11 至13世纪昌盛一时的“特鲁特克.马雅文化”。吉杰.以扎保留至今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建造的。它的特色,是长有羽毛的蛇神、奇妙的横卧石像、战士像等,都是古典时期马雅文化里没有的因素,具有浓厚的特鲁特克德刚健特质。



左图为球戏场(Juego de Pelola)外观。这座球戏场,是古代墨西哥最大规模的一座。球戏,是马雅宗教仪式的一部分,球场以两堵墙为界线,每边墙的中央高处插一石环,环中圆孔只比实心橡胶球略大,而球员只能手臂、腰部和大腿,把沉重的橡皮球弹射到对方石壁上的园环,就算进球,以决定胜负。胜方队伍固极享荣誉,失败一方的队长则要以头颅祭神。因此球场旁边有一个骨颅台,上面粗存放着历届比赛败方队长献出的头颅,后来才改用雕刻图案代替。

据说,在附属于球戏场东壁的美洲虎神殿(Templo de los Jaguars)内,则有描绘战争的壁画。殿前有用来奉献的头盖骨的Tzompantli台座,及美洲虎捕鹫或袭人心脏的浮雕。因为当时太阳猛烈,我热不可奈,只好躲在树荫下,拍下外观,也算曾到此一游吧。

吉杰.以扎城的主要建筑虽然都集中在中心部分,具体布局却缺少一个中心广场。它的建筑物规模较后来兴起的大邦显得为小,但在秀雅美观方面,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表现在下列两栋建筑物:左图的“螺旋塔”天文观象台和右图的台式有柱建筑“战士神庙”。

“螺旋塔”天文观象台在马雅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马雅人非常重视天文观察,不过通常都在金字塔的神殿上作作这种观察研究,专门造一座圆形的天文观象台的事列例还比较少见。这个观象台因在内部螺旋形的梯道和徊廊、屋顶也呈半圆形而得名。另外,以扎马雅人从墨西哥高原特鲁特克(Toltecs)族人学会了大量使用石柱。战士神庙在三层高台上建造大门用双柱,殿内用四排列柱支撑大厅,台基前又有多达百柱的徊廊,比例以宽阔取胜,不求高度,风格上更讲究明朗通透,显得新颖稳重。

2008-05-18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8):犹加敦半岛

3月31日凌晨,我们莫黑上路,为的是赶搭早上8点25分的MX7441Q班机,从Leon/Guanajuato机场,经墨西哥市,转搭MX305E飞往犹加敦半岛的康孔(Cancun)机场,最终的目的地是吉杰.以扎(Chichen Itza)。

犹加敦(Yucatan)半岛,位于墨西哥东部, 是突出于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间状如大母指的半岛。北部是雨量稀少的灌木地带,南部则是多雨的丛林。这些茂密的丛林,长时间阻隔了本区和墨西哥高地的交通,使犹加敦变成陆上孤岛。这里是墨西哥马雅族活动的大本营,长期与外界隔绝,使马雅人能在这里保留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也遗留下多个金子塔遗址。

19世纪30年代,欧洲著名游记作家史提分(Stephens),首先意识到当时已知的马雅文明在中美洲构成巨大的三角形,它的底线连贯东边的科潘(Copan,在今洪都拉斯境内)和西边的帕连奎(Parque,在今瓜地马拉境内),三角的尖顶就是犹加敦半岛,南北相距100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总面积约为32.4万平方公里。顺着这个三角形的边缘绕一周,马雅文明的遗址就看尽了。此后,考古学家又在这三角区内,发现了几十个玛雅文明遗址。单单在犹加敦半岛,现在已经开发为旅游区的遗址,就有帕兰奎(Palangues)、图拉(Tula)、康培杰(Campeche)、乌苏曼(Uxmal)、埃兹那(Edzna)、吉杰.以扎(Chichen Itza)、道鲁木(Tulum)等多个。


犹加敦这个名称,据说是一个误解造成的。原来在1517年,西班牙富商法兰西斯.费南德兹.哥尔多巴应古巴第一人总督迪耶哥.贝拉斯格斯的邀请,前往新大陆探险。哥尔多巴来到犹加敦半岛北部,发现许多马雅金字塔神殿,大吃一惊,他后来把这些金字塔群称为“大开罗”。哥尔多巴向原住民询问当地地名,因不懂马雅语言,比手画脚一番后,得到的答案是channuktan,他误认为即是他要的答案,记录了下来,后来由经演变,就成为今天的Yucatan.其实,channuktan在马雅话里是“你在说什麽,我不懂!”的意思。

我们准时在中午12时50分抵达康孔机场,接机的是一位高个子洋人。机场附近没有好餐馆,我们只好空着肚子续程赶往目的地--吉杰.以扎。幸好我早餐包里的苹果当时来不及吃,不然要我挨上两个时辰的空腹车程,肯定会晕车。


图为吉杰.以扎马雅遗址中的天文台,从我们入住的旅馆大门拍得。

我们是在下午三点多抵达吉杰.以扎,在当地一间专为旅客开设的餐馆用餐。也许是饥不择食,也或许是这里的国际自助餐的食物较合胃口,这一餐吃的很过瘾。

晚上又摸黑到丛林中的马雅遗址看演出,一路上踏着泥路上的碎石,顺着微弱幌动的电筒发出的细光前进,虽然成群结伴而行,还是有点阴深恐怖的感觉。有人戏称路上会出现吃人的美洲虎,也有人害怕遇上猎人头的马雅人,大家都明白这都纯属虚构,心里还是有点戚戚然。突然间,我想起了中学时那一次在太平咖啡山迷路,仅靠火柴点燃的、瞬间即灭的微光,莫黑前行,头顶上还有猫头鹰的忽明忽暗、忽左忽右的的鬼眼在闪烁,以及它们发出的那种令人发毛的咕咕声,现在的情况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心里也就舒坦起来。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7):San Michuel de Allende


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乘坐旅行车前往Guanajuato州另一个殖民地时代开发的小镇San Miguel De Allende,作一日之游。该小镇距离瓜拿法特约100公里,一路上,旅行车在高原上行驶,翠绿的山谷、低矮的小树,尽收眼帘,与昨天下午游走于钢骨水泥之间相比,自是另种境界,心情格外舒畅。

San Miguel De Allende是一座美丽的中世纪古镇,镇上的建筑物,古风浓烈,被墨西哥政府列为受保护的殖民地时代的小镇。它的名字,包含了两个墨西哥历史名人,即小镇的创建者San Miguel神父及革命军人Ignaeto Allende,后者在当地出生,1810年参与Hidalgo神父在该镇发动的革命,计划推翻西班牙的统治,他当时才30岁。一年后,这场不成熟的反殖斗争失败,Hidalgo神父和Ignaeto Allende同遭处决。Allende在当地的老房子,依旧在小镇中央广场旁,如今改建成博物馆。


小镇的中央广场,是市民活动与消闲的中心。1938年,一个名为sterling Dickenson的商人,来到这古雅尔别致的小镇开办艺术学校,吸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到这里定居,声名开始远播。如今,许多美国艺术家与学生喜欢到这里来创作、研究或进修,形成本镇特有的艺术风气。1938年开办的那间艺术学校,现称Instituto Allende,是镇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另一个深具魅力的地方,是Plaza Colonial,它的魅力来自它的优雅庭院和艺术气氛。许多著名画家喜欢在这里的画廊,展示他们的作品。

中世纪古镇的魅力,少不了教堂。在这里,古雅而独特的教堂林立,最能引起我瞩目的是左图这座位于广场南面、用当地出产的粉红色石头建造的教区教堂。这座名为Parroguia de San Miguel Arcangel的教堂,初建时只是法兰西斯哥派的建筑,19世纪时整修外部,成为现在具歌德式特色的建筑,而负责这项整修工程的则是印第安建筑家塞菲利诺.克狄埃雷斯。据说,他是凭借一张法国教堂的风景明信片为参考而完成这项令人惊叹的工程的。

2008-05-17

墨西哥、瓜地马拉之旅(6):Guanajuato


Guanajuato 像其他中世纪建立的城市一样,发展一度停顿,但保留下的古迹相当完整,如今是墨西哥国家文物保存区之一。这个从16世纪开始,建立在山谷中河流两岸的古城,过去常常遭遇水灾之苦。如今,那条常常泛滥成灾的河流经已改道而流,原来的河道就是今天的Miguel Hidalgo Avenue。过去因为常常水灾为患,依山势而建的瓜城,建有许多排水用的隧道,如今都改为交通要道。隧道与街道纵横交错,环绕着城区的古老房子、阴暗的广场和热闹的街市,形成一种谧静、迷人、浪漫、而又带点神秘、诡异的色彩。

瓜市的小巷,西班牙文称为los callejones ,深具特色。行人从两旁高楼相映的狭小巷子走过,如同走进溪涧流过的狭谷,人潮就在“狭谷”中熙来攘往,构成瓜市特有的生命力。
在这里,市民在狭窄的巷子里瞒无目的地闲逛,期望着会碰上热情的屋主开门迎客;未婚的小伙子则期待会碰上怀春少女一见钟情。这些小巷,都有浪漫的别名, 如“贝壳”、“月亮”、”青铜”、”天使”、“圣婴”等,而“热吻”(kiss)应该是当中最浪漫不过的一条窄巷了。据说,它也是瓜城最狭窄的小巷。传说一对年轻恋人,因遭到双方父母的阻拦,偷偷在这条窄巷的天台上,隔巷热吻,因而得名。今天,人们相信,那一对夫妇或情侣能在这里拥吻一次,就能享有七年的好运。

瓜城的中央广场(Jardin de la Union),是该城文化活动的一个中心,另一个中心是瓜纳法特大学校园。著名的法雷斯剧场(Teatro Juarez)就在广场南侧,其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格式,是该市最华丽的新式建筑,内部亦极为华丽。改剧院始建于1873年,至1903年才建竣开幕,当时上演意大利歌剧“Aida",非常成功,至今令人难忘。
我们参观该剧院时,正逢广场外有一名哑剧演员在指导一群小孩学习哑剧动作;哑剧演员的诙谐动作和小孩们的天真戆态,惹得在场的观众笑得非常开心。无意中,我也当上异地里的临时演员,原来我所戴的墨西哥帽子被风吹歪了,那哑剧演员竟然越过马路,用他自然的诙谐动作替我戴好,我则回以华人合掌鞠躬的辑礼,引得满场笑声。

瓜拿法特大学(Universidad de Guanajuata),位于拉.康巴尼亚教堂的隔邻,依山而建,是墨西哥著名的大学。1732年由耶稣教会创建。这所大学的学生,经常主办各种街头表演,包括被称为Entremeses的古典剧。每年10月,这里还有常年的Cervantino节庆汇演,可惜我们来的时间不对,无缘观赏学生们的精湛表演。
瓜拿法特大学的学生,也经常打扮成中世纪西班压学生,在旁晚时分开始在街上以甜美的合唱,娱乐大众。

图为墨西哥州立博物馆(Alhondiga de Granaditas),它的前身是1789年兴建的谷仓。1810年独立战争爆发时,殖民地政府军以此为抵抗革命军的要塞。这里一度失守,但其后又被殖民地政府军夺回,并将擒获的革命军领袖伊达鲁哥(Miguel Hidalgo)河阿吉思等四人的首级,悬挂在这间谷仓的四面,长达10年(1811-1821)之久。现在,这座古仓已改为博物馆,特别展示与独立战争为主题的壁画、史料、以及州内的民俗与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