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0

周末去哪里(10):丹戎巴葛火车站


2011年1月22日,星期六。我参加新加坡文物局和新加坡文物学会(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所主办的火车站及轨道寻幽之旅,导游是启健。新加坡境内的火车站和火车道即将在今年7月走入历史,因此这个历史之旅,吸引了约50人参加。


我们第一站先到武吉知马火车站,捕捉第一班北上火车过站镜头。没有料到,这班火车迟了一个小时才到站,而另两班南下的火车则先后到了站。站长一边接待我们,一边忙着指挥,他先让第二班南下火车转换轨道等候,然后才让第一班火车进站。在这里,我们目睹了站长利落地在飞驰而过的火车过站时,交给南下火车车长一把“通行钥匙”,允许火车通过的罕见仪式。启健解释说,没有这个通行信物,南下的火车不准驶入丹戎巴葛火车站。
马来亚铁道在新加坡境内,设有武吉知马、武吉班让、克兰芝和兀兰四个火车站。位于武吉知马7英里的车站,目前是一处荒凉的郊野,前后不远的地方则是武吉知马高级公寓和私宅林立的住宅区,路口不远有一间购物商场,冷藏公司和麦当劳在这商场设有分店。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还是是人口密集的甘榜。


第二站,我们到了武吉知马通裕廊港口支线位于乌鲁班当一带,凭吊已被废弃的铁道和周边的人文地理景观。 这一条支线建于1960年代,主要是运载来往裕廊港口与岌巴海港之间的货物,启用不久就被废弃了。这段铁路旁,有一座被废弃的印度庙遗址,是铁路被废弃前在这里看守铁道的印度员工建造的,属简陋的庙宇。这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态园,附近的居民在此种植各种果树和草药,还建了一间简陋的华人庙宇,祭拜大伯公和水王公呢。据说新加坡政府在取回土地使用权后,将有计划继续发展这个生态园。


最后我们到了丹戎巴葛火车站。这车站建于1932年,78多年来,它是运载新马两地的人民、货物、邮件往返的重要关口。1966年,我高中毕业,顺利考进南洋大学,第一次从怡保乘火车南下,踏上新加坡这块土地,就是从这里进来的。今年7月,它将迁往兀兰,继续把关。至于它那宏伟的欧洲风格建筑物,将会被保留下来,但它将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还未公布。一般的意见认为,基于它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因素,它最好被发展为另一个公共场所,让它延续这个联系新马人民的集体记忆。

火车站建筑由史旺。麦肯林公司建造,设计者是英国训练出来的塞尔维亚设计师伯特必次(D.S.Petrovich),他当时在新加坡的Swan & Macharen任职。建筑由加固的水泥建成,据说其灵感来自Eliel Saarinen设计的芬兰赫尔辛基的火车站,其建筑风格在当时建筑界是独树一帜的。 火车站看来像一座古堡,三个拱形大门由四个长方形小门间隔,四个小门上面各有一个雕像,乃出自意大利翡冷翠两位雕塑家Angelo Vanetti 和Bigazzi之手,代表马来亚的农业、 商业、交通和工业四大经济命脉。雕像上面是四个英文字母:FMSR,代表马来亚联合邦铁道。


火车站内中央大厅,它的特点是宽敞高大,三层楼高的空间,半圆的穹顶,给人一种处身旷野的舒畅。半圆穹顶的底部, 是几个教堂式的垂直窗户,让阳光从外面的天空射进厅堂,照亮整个偌大空间,也照亮它们左右两边的壁画。
壁画由伦敦Doulton公司设计,总共有6幅,它们高高地嵌在大厅入口内和月台出入口上端三楼的墙壁上,前后各3幅,相互对称,不论你走到大厅的任何角落,都能看见它们。这些壁画,从远处往上看,它们像是画在上釉的瓷砖上,但实际上它是画在一种特制的上色橡胶砖上面,由Singapore Rubber Works专利制造。据说中央大厅的地板,从前也是用这种上色橡胶砖舖设的,后来才换成现在的大片彩砖。


壁画色彩鲜亮,每幅画高25英尺,由3片各宽3英尺的图画组成。月台出入口上端的画,有一幅描述两个印度人爬上椰子树上采摘椰子,椰园和椰干业在19世纪上半叶是新马重要的出口工业;另一幅描绘一艘中国帆船停泊在一艘轮船旁边, 一群印度苦力正在卸下货运物品,帆船和轮船构成19世纪新马航运和贸易的重要交通工具;第三幅画则描绘马来农夫驾着牛车从乡村经过,背景是一辆正在喷发浓烟的火车,这是农业经济的缩影。在另一边的3楼壁画上,三幅画分别描绘印度胶工、马来稻农和华人矿工的日常工作画面,显示马来亚三大种族的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各自为马来亚的经济作出贡献。


火车站大堂内的售票处设在大厅入口中央。这售票处是后期设立的,早期售票处设在站外右侧,面向岌巴路,面对岌巴港。火车站最兴盛的时代,它迎来不少从岌巴港登岸的各国旅客。火车站内的二楼和三楼设有34间客房的旅店,为这些旅客提供度宿服务。在战前,这间旅馆据说与莱佛士旅馆同一级别。这间旅馆的最后一位经理Lim Jit Chong, 据知在这间旅馆服务了60年,是健力士记录中服务期第二长的旅馆经理,1993年离职。从那时起,这间旅馆就丢空至今。


我们很幸运,这次的访问获得马来亚铁道当局的重视,丹戎巴葛火车站站长特别从吉隆坡赶来接见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二楼和三楼的旅馆。旅馆的接待柜台设在二楼北厢,面向大厅,从这里俯视,可以看到整个大厅,仰视则可清楚看到左右两侧三楼上的6幅壁画。一条四方形走廊贯串四厢,三楼的设计相同。 34个房间都有窗户,空气流通。客房一般不大,但房内都附设浴室,浴室内都设有浴缸,在战前的旅馆这是高级的设备了。


火车站内还设有关税处、警岗、书报摊、钱币兑换柜台和餐厅。餐厅内的马来美食,经济美味,吸引很多不是乘客的老饕前来用餐。有一摊马来黄姜饭,因为近来多次被人好评,价格猛涨约5成,仍然很受欢迎。

丹戎巴葛火车站由马来西亚国家铁道局(Keretapi Tanah Melayu, KTM)经营。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但由于马来西亚国家铁道局拥有999年租约, 位于新加坡境内的丹戎巴葛火车站及其铁道周围土地租用权,仍然由马来西亚政府管理。新马两国政府曾针对这些土地发展,进行多次磋商。


新加坡移民与关税局关卡虽然已于1998年迁往兀兰,但马来西亚的移民与关税卡依然设在丹戎巴葛火车站,从新加坡前往马来西亚的旅客都必须从这里通关。至到20多年前,我改乘长途旅行车回马之前,也时常携儿带妻在这里通关。

2011-01-09

周末去哪里(9):武吉班让十哩广场


十哩广场(Ten Mile Junction)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物,位于武吉班让(Bukit Panjang)10条石,在蔡厝港路和兀兰路的交接处( Junction),因而得名。这座三层建筑物,由政府兴建,三楼是连接蔡厝港地铁站和武吉班让新镇的轻轨列车站,第一二层是零售商店。自1999年开幕以来,因来往人群稀少、冷冷清清,而有“死城 ”之称,直到2004年底,昇菘超市在那里开设分店,才引来人潮。接手发展十哩广场商用楼层的远东机构,是在2010年2月买下这座购物商场,计划将在原有的建筑上加盖12层楼高的私人共管公寓项目。三楼的轻轨列车站和列 车停放处将获得保留,但服务已停止,为期一年。


2011年元旦,是今年第一个周末,我到了武吉班让十哩广场一带。我来这里,不是要“瞻仰”即将从新发展的三层楼高的十哩广场,而是要寻找19世纪50年代到20世80年代这里的残余地貌和景观。19世纪50年代时,这一带称为港脚,是周围地区甘密和胡椒的集散地,在它东西两边有两座山岭,即东边的万里山岭和西边的武吉班让山和武吉甘柏山,在它南边则有武吉知马山,四个山地势较高,雨水汇集成三条小河,向北流到这里又汇集成更大的加株河(Sungai Kadut),继续向北流入克兰芝河(Sungai Kranji)后流向新柔海峡,所以在武吉知马公路至兀兰那一段尚未开通之前,武吉知马、武吉甘柏、武吉巴督、武吉班让、蔡厝港一带的胡椒和甘密产品就由这里汇集,然后从克兰芝河运往新加坡河口。19世纪末,新加坡胡椒甘密业式微,这些地方改种树胶、黄梨、椰子、疏果等经济农产,人口稀少。图为流经大山姆山麓的小河,如今建成水沟,这一带是山麓平地,以前大雨必成灾,水灾每年最少三次。


在1930年代,武吉班让10条石一带有两个华人村落,即大山姆山那一边的罗弄阿程村和椰山尾这边的椰山尾村,中间是一条街道。1960年代中后期,我先后在裕廊乡间的南洋大学和武吉知马的新加坡大学念书,每逢放假回马或开学时从马来亚回宿舍,都会经过这里,对这里的发展略有记忆。最近读了两本本地作家写的怀旧散文集,分别描述了这个小镇的过去种种,引起我对这它产生莫大兴趣。

我上个周末,就来到这里转了一圈(详见〈周末到哪里8:大山母村〉一帖),后来查阅文献,尚有疑问重重。这次重访,目标锁定胡春来所描述的‘鬼屋’‘白衣观音庙’、大众学校、联合戏院(新华戏院?)、客属公会的大略地点。

胡春来所描述的‘鬼屋’,在大山姆山(武吉班让山)顶上,他猜测是驻扎在武吉班让的英军军官遗留下来;原住今天十哩广场斜对面(今武吉班让路口后面的马路)的黄今英也记得这座白色别墅,他说主人据说是刘牡丹。这座小山早期曾经称为“轰山”,所以这里也有人叫做“轰山十块石”。(这个“轰”字在闽南语读“英”)[页12]

“刘牡丹”这名字显然是华人,他或她是谁?他或她是否是原来的屋主,还是从驻扎英军军官手中买下这栋洋楼?待查。但我今天却希望能确定它的方位。

从十哩广场的路口,我看到了那座小山,山不算高,叫“岗”可能更恰当些,山麓就是火车轨道和一小片平地。从前,平地和山腰住有一些人家,以种果蔬和蓄养家畜为生。现在则是豪华住宅林立,有黎光、凤凰仑、凤凰岭三个花园,山顶是国防部重地,闲人不得乱闯。我和YH先后从位于甘柏通道的国防部大门边沿着篱笆外的武吉班让联道以及凤凰仑园豪宅区通往山顶,确定“鬼屋”的位置应该是在国防部武吉班让兵营的最高处。

胡春来笔下的“白衣观音庙”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在武吉班让联道下边的山腰,挨着凤凰园住宅区, 目前也被国防部的篱笆围住。

根据黄今英的描述,从前的椰山尾村可以确定在十哩广场斜对面的正华村中心一带,沿着武吉班让路往东至到日叻务路(Jelebu Road)前后,往南大致包括柏提路(Petir Road)一带吧,现在已经变成武吉班让新镇中心。

十哩广场的所在地,从前是一间三层楼高的警察局,在1988年4月19日关闭。警局斜对面的武吉班让路,是在武吉班让新镇落成前新建的,确实年份待查。现在的武吉班让路口,之前有一间邮政局,大约建于1955到1957年之间,后来搬迁到蔡厝港路,就在十哩广场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