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4

新加坡休闲游((8):新加坡植物园

上图:新加坡植物园,占地54公顷,分东陵、中央和武吉知马三个园区。

7月12日,星期日,晴。

在人协林君的安排下,我们一行13人今早畅游植物园,分享对植物的热爱与认识。这次的植物园之游,有自然爱好者与植物园合格义导李女士带领与讲解,游程包括清溪园(Saraco Stream) 、姜园(Ginger Garden) 与热带雨林(Rain Forest), 从上午8时40分至11时40分,全程历时三小时。在植物知识丰富、语言表达力强的李女士带领与娓娓讲述中,我们享受了一个早上的自然、清新阳光和交流。

根据植物园的宣传资料与李女士的讲述,新加坡植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2年莱佛士在福康宁山开辟的试验植物园开始。莱佛士是一个自然爱好者,他在1819年开辟新加坡后,很快就想到要建设一个试验植物园,来种植与评估那些适合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蔬菜、香料及其他罕见的热带植物。后来,由于城市发展与经费的关系,试验植物园卒于1829年终止。今天我们看到的植物园,是介于荷兰路、古尼路与武吉知马路之间的一片园地,创建于1859年创建。 1877年,该园因成功试种并推广从巴西引入的橡胶树到东南亚各地,一举成名。1990年,新成立的国家公园局接管植物园后,大兴工程,增建了几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清溪园、姜园、胡姬园、冷屋(Cold House)、进化园(EvolutionGarden)、生态湖(Eco-Lake)及童乐园等。现有的园地,占地75.7公顷,分东陵、中央和武吉知马三个园区。


游程从座落在东陵园区的植物园中心开始。这个几年前才完成修复与扩建的中心,设有游客服务台、图书馆、、美食中心、停车场与一片绿意朴人的庭园。以珊瑚草(Coral Plant, Fountain Plant)履盖的凉亭,很具创意,它不仅可以加强减热功能,且可增添绿意,红色的珊瑚花从亭檐挂下,状似串串爆竹,益添佳景!


左图:植物园中心庭院的参天大树,树身环被各类共生植物,共享阳光与雨露,是和谐社会的模范。



左图:85高龄的橡胶树,是巴西橡胶“移民”第三代。

新加坡植物园的成功,与巴西橡胶树(Para Rubber) 的成功移植新马,乃至整个东南亚有莫大的关联,是人所皆知的事实。1879年,植物园在武吉知马路现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区里开辟经济作业园,种植橡胶树,售卖橡胶种子,推广橡胶种植业。至到1917年为止,植物园已售出共7百万颗橡胶子,给新马橡胶种植者创造了巨大财富。到了1920年时,新马橡胶产量已高居世界产量的一半,而新加坡则成为远近驰名的橡胶业中心。

1924年,英殖民政府决定在武吉知马经济作业园(Economic Garden) 建立莱佛士学院(Raffles College) , 植物园当局在让出土地之前也设法从第二代橡胶树中胶产量最多的两棵胶树,培植第三代胶树。一棵在1923年种下的胶树,现在还保留在东陵园区近绿色凉亭的地方,苍老歪斜的它,现在已85高龄了!

右图:无忧树小溪径


东陵园区内的无忧树小溪径(Saraca Stream Walk)是近来新开辟的景点。人造小溪从园区的最高处蜿蜒而下,两旁种有无忧树多棵,因而得名。观景小径穿插于小溪中间,两旁尽是刚种植不久的小树,偶尔几片不知名的小花,从绿叶中冒出头来,偷窥游人。在这里,李女士给我们介绍了黄色无忧树(Saraca Califlora)、红色无忧树(Saraca Declinata)、咖啡树、槟榔树、酸杨桃、姜花等,我们边走边看,凉风挟着丽日,忽凉忽暖,不一会就走到了丘顶上。


右图:入选新加坡货币图案的香灰莉


从丘顶往下,前往天鹅湖途中我们走访了那棵具有传奇性的香灰莉树。据说,当新加坡植物园在1859年在东陵路与古尼路之间的一片土地开辟前,东陵区一带有甚多生长状况良好的香灰莉树,是马来亚打他处罕见的,但因为这带后来被砍伐来种植甘蜜,一度不见了踪影。新加坡植物园在此开辟后,那棵传奇性的香灰莉,从地下储存的种子,自己长了出来。后来,新辟的植物园在一个干旱的季节里,发生了一场野火为患,许多新种的树苗都被野火活活烧死,唯独这棵香灰莉,却奇迹地活了下来。如此说来,图中这棵入选新加坡5元纸币的香灰莉,也该有148高龄了!


告别香灰莉,我们朝中央园区的方向走去,沿途认识了作为新加坡植物园标志的红唇棕榈(lipstick Palm)、淡滨尼树、印度无花果、玉兰花、黄色雨树、红黑豆树和猴钵(Monkey Pot) 树。


就在猴钵树对面斜坡的沙漠植物园区,我惊喜地发现了一棵龙珠果树,正当阳盛开两朵黄色的花,虽不鲜艳但蛮好看。

据知,沙漠植物园区远在1922年就开始建设,几经搬迁最终才选定在这块当阳的地方。我的私人庭院里也种有一棵龙珠果,但5年了还不见开花,我想大概是阳光不足的原故吧!



右图:卓锦万黛兰


从沙漠植物园区往热带雨林园区的方向走,我们来到了种植卓锦万黛兰那个角落。这一款贵为新加坡国花的胡姬花,今天或许不知有“贵客”到访吧,不然怎麽懒洋洋地站在那里,零零星星地开着几朵花就算迎宾了呢!

说起卓锦万黛兰,它的风光原来是一名兰花爱好者卓锦小姐(Agnes Joaquim)带给它的。1893年,卓锦小姐在她的私家庭院里偶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胡姬花,杂生在几棵万黛兰品种当中,她拿给当时担任植物园园主的Ridley鉴定,结果发现它是万黛兰家族中Teres与hookeriana的混合种。这种以卓锦小姐芳名命名的胡姬花,在1981年被选为新加坡国花。


右图:姜园里一棵含苞待放的姜花,明艳昭人。


走到1999年构想而在2002年成形的姜园,我们眼界大开。原来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作菜的佐料--姜,还有那末多“家族成员”呢,从除湿、、祛风、消鱼腥味的普通姜类如白姜、黄姜外,另外还有只供观赏的有花或无花的姜,有可食或不可食的姜、有食用根部的或食用果壳的姜、有水面生长的姜、有水陆两栖的姜……数以百计。这些种类繁多的姜,按性质如观赏、用途,或原产地如东南亚、美洲、菲洲、太平洋区等区分开来种植在1公顷的园地内。因为姜类喜湿,所以姜园内建了三个人工瀑布,以加强园区的湿度。



右图:热带雨林入口处的路线解说牌


我们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热带雨林。新加坡虽说是一个城市国家,但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方面则是不遗余力的。受到良好保护和发展的雨林,除了这片外,中央集水区的几个雨林如麦里芝、皮亚士、动物园一带、武吉知马山、武吉巴督自然公园等,都是我常去呼吸新鲜空气和负离子的地方,但像今晨这样结队而游,则是头一遭。行走在整整齐齐的“木质”走道,听着李女士的侃侃解说,不由想起四月的瓜地马拉丛林,另有一番回味!

(7月19日完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