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周末去哪里(四):汶莱水上甘榜
2010年11月21至28日,我到汶莱和美里出差,访问那里的华人社团和华校,收集各类历史文献。27日周末下午4时,我在汶莱的访问任务正式结束,5时雇了德士赶到斯里巴加湾,参观闻名遐迩的汶莱水上聚落—水上甘榜。
汶莱是东南亚的一个回教小国,以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名闻于世,却没有什么特别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可供游览,然而斯里巴加湾内的水上甘榜则是非看不可的名胜。这个 据说早在600多年前就已形成的水上聚落,共有30多个甘榜, 聚集在斯里巴加湾内的汶莱河中央与两岸外水道,居民约有三万,约占斯里巴加湾市6万人口的半数。每个水上甘榜都有独特的名称,聚落区内还有学校、医疗所、警察局、救火局、邮政局、回教堂、菜市场、商店等社区基本设施。水上甘榜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马来族人,也有华人在村里开商店。德士师傅庄先生告诉我们,小时候他父亲就在村里开杂货店,所以他是在水上甘榜长大的。
我和BH花了40元汶币,雇了一膄小快艇,穿上救生衣,从斯市的新码头出发。小快艇以摩多驱动,艇上除我们夫妻俩个游客,一个长舵的艇长,还有一个助手,专门负责照顾搭客安全和平衡小艇。我们沿着码头大厦外的河道向上游驶去,沿岸河道的水上,就有几个甘榜,高脚屋节比邻次,有独立式、 半独立式的房子、有单层、双层楼房; 也有长长的组屋,艇长说组屋是水上学校。高脚屋从前是用耐水的木条支撑着,现在大都改用现代化的混凝土制成,多了几分现代气息,却少了简朴典雅的村居味道。
在Kedayan河与汶莱河汇流的地方,有8个水上甘榜,伫立在kg Pg Pemancha Lama, Kg Kuala Peminyak, kg Ujong Tanjong, Kg Sg Kedayan这四个甘榜的背后,就是现代化的斯里巴加湾市区,高楼大厦掩护着水光粼粼中的高脚板屋,给人一种现代与传统、陆地与水上、东方与西方世界的对比感觉,另有一番风味。新码头背后的苏丹基金会大厦购物中心现址,从前是一个华人水村,1981年被一场大火烧毁后,填土盖成今日的豪华大厦。[0235]根据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新加坡:美都出版社,2010)18世纪初,大部分斯市华人皆聚居在这个称为甘榜苏丹拉玛(Kampong Sultan Lama,意即老苏丹村),由于90%以上的居民都是华人,当地人后来便称之为“华人水村”,在兴盛期间,村内的住户多达250家,人口则超过2000人。
老苏丹赛福鼎回教堂位于Kedayan河口东岸,即今苏丹基金会购物广场的后面,岸外有一个Kg Sg Kedayan水村,到了那里艇长把快艇停泊河中,让我们欣赏回教堂的华丽,让我们拍照。回教堂的金色圆顶在夕阳斜照下,显得亮丽发光,辉煌耀眼!
从kg Bukit Salat折回汶莱河口,我们经过kg Ujong Bukit,Kg,在那里看见水村学校的屋顶上有几头野猴在互相追逐嘻戏。[0251]这时候,学校早已放学,课室空无一人,野猴大概是乘学校摆空城,从附近的Salat山溜出来欣赏夕阳无限好,并向像我们我们两位远道而来的游客说well come 吧!
出了Kedayan河口,快艇继续往汶莱河上游开去,到了一个适当的位置,马来艇长把快艇停在河中,要帮我们拍照,说这里背景很chantek。我转头看,发现河岸青葱郁郁的背后有一座巨型建筑,一个金色洋葱状的大“铜球”从树顶冒出,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艇长说:“那是苏丹陛下的皇宫!”
从皇宫外的KgTamoi Ujong水村,快艇折回汶莱河湾的水村聚落,穿梭在学校、住家、商店、邮局、回教堂、橋樁、电线杆、医疗所、巴刹之间,快艇助手用马来话一一为我们介绍。蓦然,我看到西方天边两道七色彩彩虹挂在水村的上空,非常漂亮,我高兴地用英语喊道:“look, rain bow! Double rain bow!”马来艇长和他的助理也高兴地用马来语回应:“Ya, Pelangi! chantek!”
回程中,我们经过建筑在Jalan Residency路上的手工艺训练中心,远处青苍翠绿的山凹中,三座雄伟的现代化大厦在夕阳下冒出雄赳赳的楼顶,迎着斜阳,发出金黄色光芒。艇长说,那是汶莱国的外交部大厦。此时,西边夕阳正艳,染红了半边天际,水村的千家万户也亮起电灯,照亮粼粼的汶莱河。
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水上乡村,例如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曼谷的湄南河、越南的湄公河、棉兰的日里河…..但要比规模之大、居民人口之众、设施之齐备,历史之悠久,大概没有几个可与斯里巴加湾的水上聚落相比拟的了。但是,斯里巴加湾的水上聚落却太现代化,除了运载居民和游客的水上快艇,这里没有艇家的叫嚣,没有孩子跳入水中的哇啦,没有串门兜售的小贩,没有隔窗的叫骂,没有夜归的渔夫…..,总而言之,没有第三世界水村的 活生生!这里,只有安静,舒适、井然有序。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