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3

浮罗山背一日游(二):双溪槟榔港口

第四站:双溪槟榔港口




从双溪槟榔大街往西行约3 公里,车子就把我们载到了张师傅的老家,双溪槟榔港口。这里又是一小镇,只有横直两条大街,人口约千人,几乎全是华人。但是,这个主要以打鱼为生计的小镇,却有一个闻名全马的优良传统,让全马华人刮目相看!



原来镇上有一间天后宫神庙,神庙旁有一间冰厂,生产和供应全镇渔民和咖啡店所需的冰块。五十年前,这间“林庆昌冰厂”的东主蔡金城及林镇坤把冰厂捐献给天后宫,唯一条件是该冰厂的收入盈余需优先用以维持与发展当地民办的育才华文小学。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果然不负重托,从1949年接办隔邻冰厂,承担起当地育才小学的一切发展费用,以及其他华小的学杂费,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获得远在吉隆坡的林连玉基金会的重视,在1990年大马华教节上颁发“林连玉精神奖”给天后宫。林连玉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界的中流砥柱,天后宫获得“林连玉精神奖”,无疑是华文教育界对该宫的最高肯定!当年代表双溪槟榔港口天后宫,远赴吉隆坡领奖的人,正是现任天后宫管委会主席张福林先生,他,也就是我的德士司机张师傅!



张师傅从小就住在双溪槟榔港口,现居天后宫不远的横街上。他把我夫妻俩带到他府上,兴致勃勃地找出当年的华教节特刊让我们看,一副为天后宫的和双溪槟榔港口居民的成就感到自豪的样子,使我不由对他肃然起敬。奖状全文如下:“槟城浮罗山背双溪槟榔港口天后宫四十年如一日,承担着当地华小的一切发展费用,以及当地华小学生的一切学杂费,在普及教育、作育英才方面,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因此荣获表扬,特颁此状,以资证明。(盖章)林连玉基金委员会,1990年12月15日”



图为张师傅在双溪槟榔的住家,挺漂亮的!

双溪槟榔港口的开发,可以追蒴溯到一百多年前。据说当时有四名林姓潮州青年从中国潮阳县仙港乡南来槟榔屿谋生,他们首先落脚在浮罗关帝阿齐,但该地早已被福建人捷足先登,他们只好迁到双溪槟榔港口发展,成为本村的拓荒人。这四位潮州先贤,分别是林阿七、林佛宝、林建民和林辉平。林阿七的孙子林真银现在还住在双溪槟榔港口,而其他三人的子孙则已搬走了。

早年的双溪槟榔港口,一片荒凉,四个林姓青年和其他后来陆续到来定居的先辈,主要是掏海为生的渔民,他们日出放海,日落归来,在涛涛巨浪的马六甲海峡,随时都可能翻船而葬身大海,所以祈求海神妈祖的护佑,是最自然不过的心理。天后宫就是在这样的需要下创建起来的。这座天后宫是在那一年创建的,没有人说得清楚,但从庙里最早的文物,即对联“水德配天海图慈帆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志明壬申年十一月吉日,亦即1933年1月,本庙应该在1932年或更早创建。不过,早期的天后宫,只是一间简陋的亚答屋,现在这间以锌板盖顶的庙宇,是1964年重建的。



天后宫还有一点颇耐人寻味之处,它的前厅正中央供奉注生娘娘,而后厅才供奉妈祖、土地神、玄天上帝和齐天大圣;注生娘的匾额,是1964年重建天后宫时才放上去的,这是不是意味着那年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村里的的男丁欠旺,因此村民渴望多添男丁而在重建时加立的神灵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