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3

苏北文学节2009(10) : 从文学节到文学馆



由印华写作者协会苏北分会主办、印尼苏北华联赞助的第一届苏北文学节,从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一连五天,分别而又连续地在棉兰市、多巴湖和先达市隆重举行,盛况空前。我有幸以国外观察者的身份参与了这个文学盛会,获益与兴奋之余,同时也有所期待。在最后一天的总结讨论时,我不揣固陋,也举手发了言,提出在文学节之基楚上创设“印华文学館”的建议。在这篇短文里,我想进一步阐明我的想法。

所谓文学馆,是以本土文学作为馆藏重点的特种图书馆, 有国立的和民办的两种。2003年创立的国立台湾文学館是一座国家級的文学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台湾本土文学的功能外,还通过举行展览、活動和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学親近民众,帶动文化发展。在马来西亚,创立于1998年的南方学院马华文学馆,则是民办的文学馆,它的创立宗旨,是搜集及整理各种马 华文学及相关的图书资料。除了支援该院中文系教学与研究之用外,该馆更以保存马华文学图书资料 为文化使命。马华文学馆成立以前,许多作者及有志于研究马华文学的研究人员,都苦于无法找到一个专门提供马华文学各类型资料的地方。

在东南亚,由国家来领导创立国立华文文学馆,闻所未闻。新加坡文艺研究会经过多年的努力,争取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内设立“新华文学馆”,如今尚未见实现;反而是民办的“海南作家作品研究室”,在新加坡作家莫河的领导下,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对由印华作协领导创设“印华文学馆”的建议,支持与质疑的印华作家都有,这是很自然的,毕竟由民间创设图书馆,牵涉到财力、物力、人力、社会认同等问题,都不是轻易可以解决的。但我认为,事在人为,只要印尼华社和作家认同于保存华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上述的问题都不难解决。

印华文学作品是印尼华人历史文献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份,无论是十九世纪的侨生马来语文翻译作品、二十世纪初的侨生印尼语文创作、以及后来新客华人作家的著作,很多都能反映华人移民在千岛之国的喜怒哀乐,是印尼华人寻根认祖的重要文献依据,失去这些文献,就失去集体记忆,失去根的联系。例如,十九世纪末巴达维亚侨生以马来语言译出的中国文学作品如《薛仁贵征东》、《今古奇观》、《岳飞》等,是侨生华人吸取中华文化奶水的吸管;二十世纪初出版的侨生印尼文长篇小说,如《三宝垄的开埠》等,人物有华人、印尼人和荷兰人,它记述了华人对开埠三宝垄时的贡献;后来,新客移民与南来作家以印尼为背景的作品如管天华的中篇小说《飘洋过海》、黄东平的《七洲洋外》、王任叔的《五祖庙》等,都生动地描述了印华先辈的辛酸和民族精神,无疑是印尼华人宝贵的历史文献,不容轻易流失的文化遗产。

然而,残酷的历史现实是,东南亚华人的历史文献在无人在意的情况下,不断流失!如今,印华早期作家的许多作品,都不复得见了。据知,有不少早期的印华书刊和报章目前还散落在荷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因此,在印尼本土创设“印华文学馆”, 把目前还留在印尼本土内的书刊、报章,进而将散落在世界各角落的印华文学遗产都复印回国,汇集在一起,长期保存,供国内外人士阅览和研究,是刻不容缓的事!

印华作协苏北分会这次主办两百多人出席的盛大文学节,获得雅加达总会、万隆、泗水、井里汶、榜楠等分会及国外团体的热烈支持、派出庞大代表团参与盛会,取得空前成功。筹委会主席孙国静先生在总结演讲中,还当众宣布文学节将每两年主办一次,使文学节成为印华文坛的例常活动。由此可见,印华作协诸公深具魄力与热诚,完全有条件在文学节的基础上,创设一间民办的“文学馆”,为保存印华文学遗产作出贡献的!我期待着印华文学馆的创设!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