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2
柬埔寨吴哥古迹之旅(11): 女皇宫
参观完吴哥城,时间已近中午,我们折回暹粒市的金京城大餐厅吃午餐。这家餐厅是当地的华人开的,但菜单上尽是本地特色的菜肴,蛮好吃的。餐后回旅店休息,下午2时半再重新出发,前往吴哥古迹区最北的女皇宫(Banteay Srei)参观,回程则顺道参观班迪萨姆拉寺以及比粒寺。
途中,我们看到柬埔寨的乡村风光,一路上都是青葱的田野、开阔的天空、棕糖树、棕榈树、椰子树、高脚屋、黄牛、水牛.....这一切显得那麽熟悉,感觉上是乎是在马来半岛的公路上,但心情总是觉得很新鲜。是了,那是一种旅游的愉悦吧!放眼四周,到处都见一种头大身高的“棕榈树”(见图左下角)。导游说,那是糖棕树,是柬埔寨的国树,又名野糖树,它是在阇耶跋摩七世时开始在全柬54个省全面种植,才普遍起来的。这种树的经济价值很高,果花可以制糖,果实可以食用,果皮有一种绒毛质,可以提炼香料,树叶可以用作草墙或绳索,树干可以用在建筑、造船或调刻,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女皇宫离开吴哥城越20多公里,它其实不是甚麽宫殿,而是吴哥王朝的一位大臣修建的寺院,因为不敢与国王兴建的寺院比规模,担心有所冒犯,因而将建筑物的体积缩小,所以看起来较为“纤 细”,加上这里的雕刻精美细腻,颇似出自女人的手笔,不知是在那一位高明的翻译“大师”巧思下,就把法国人替它取的名字“美丽的城市”或“女人的城市”译成“女皇宫”了。这寺院原名是“三界大神庙”,主要供奉湿婆、毗湿努、林枷等印度教神灵,建于公元967年。由于离开暹粒市与吴哥城较远,故迟至 1914年才被法国的探险队发现。
女皇宫的建筑,比起其他吴哥建筑都小,自然不在话下,因而它的中央神殿区的东西入门,也就小的可怜,只有150公分高,一般体形的人进入,都的湾腰曲背而入。导游说,这是要让入门者低头表示敬意,才安排出来的设计。
女皇宫遗址区,原来也是一座名为Isvarapu的小城市,面积不详,因为环绕整个城池的木栏珊与市民聚居的房舍用的是易毁的建材,现已荡然无存,无从考查了。这座城的所在地, 是拉让德拉跋摩(Rejendravarman,940-966年在位)恩赐给他的大臣雅者那瓦拉哈(Yajnavaraha)的,位于暹粒河的上游。现存的遗址部分,仅存市中心的三界大神殿。
三界大神殿区分三进,神殿建筑群在座西朝东,有三道土墙环绕,其最外墙周围95x110米,由东西二楼塔进出。土墙内是一个方形护寺池塘,现已干涸,有东西两堤道进入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由六道长廊间隔,东西两道较短,进出主神殿的楼塔也在东西面。大神殿区的东面,是另外两进建有通道和长廊的庭院。
我们是从东门穿过一座矮小的塔楼进入大神殿区的外庭院。这座塔楼虽然矮小,但塔楼向外一面的楣饰雕刻却非常精致繁复,右手执着金刚杵的因陀罗(Indra) ,骑在三个头的大象埃拉瓦塔(Airavata)身上,浪花重重向上翻腾,雕刻在红岩砌成的门顶上,特别耀眼。不用导游开口,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座典型的印度教寺院了。外庭与内庭之间隔着南北两组已经坍塌的长廊,长廊的门也是矮矮小小的,但其门楣上的雕饰同东大门一样,华丽夺目(见左图)。
从第外庭通往内庭,我们沿着一条笔直而宽敞的通道向前,两旁各一排上下较粗而中间较细的石柱, 这是在别的庙宇没见过的,导游说是里程碑。但为甚麽在短短的70米的通道上却有32个里程碑呢?
在部分坍塌的长廊下,我看到一个温文清丽的柬埔寨女孩,正在安静地用学校发的练习簿在不停地画着,我趋前看看,她一言不发就递了一张已完成的画作给我。我顺手接过,原来是一张速描,画的不是女皇宫的风景而是一个笑眯眯的女孩的脸。我用英语问,“是你吗?”,她摇头。我以为她像其他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孩一样,要我买她的习作,就拿了一张1美元的钞票给她(在吴哥,几乎每一种旅游纪念品的售价,都是1美元),可是她又摇头,然后用英语说,“送给你的。”我开始对她有了好感,就和她聊了几句,原来她是附近的居民,早上到学校上课,下午有空就到这里画画,送给喜欢的游客。我明白她的意思,所以还是坚持要回“送”她1美元,这次她收下了。好一个乖巧的女孩!比起那些死缠烂打、紧紧缠着游客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孩子,高明多了!
走道内庭院的尽头,我们到了三界大神殿区的东门(见左图),四周有红壤土墙围着。导游说,以前这Isvarapu城的居民,就是直接从这道门或从西边的塔楼进入大神殿区,无需经过东边的两重庭院。所以,那两重庭院的用途至今未详。
东大门由三座塔楼组成,中间的楣饰有两层,其余两个则是单层,它们的楣饰,雕工无不繁复精美。进门之后,首先经过两旁都是壕沟的堤道,才能进入神殿区的第二进,这壕沟原来是一个四方形的护城湖,现已干涸。堤道的尽头,又是一道土墙和一座塔楼;进门之后,本来还有另一道土墙,但现已坍塌,只剩下一座矮小的门,孤零零地直立在中间。
在这里,我们看到好几座建筑挤在最后一进的狭小空间里。经过导游的解说,才知道土墙后的两座建筑是藏经楼(即图书馆);土墙的左右边是两个长廊,正中间的三座并立的建筑, 就是三界大神殿(见左图,由于当时正是西斜的阳光,而且神殿向东的正面,空间狭窄,我只好走到殿后去取景。)。三座神殿都建在一个90公分的平台上,中间那座较高,殿的前方有一座前厅连接,是供奉湿婆大神,南面那座也是,北面那座则是供奉毗湿奴大神。三座神殿的正门开在东面,其他三面则是封闭的假门。
女皇宫与其他吴哥古迹最大的不同, 是它的纤细的建筑和华丽的雕刻,具有一种雌性的媚力。它的建筑材料,采用的是一种含玫瑰红的细质砂岩,这种砂岩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浅浅的粉红色泽,艳丽而眩目,犹如含羞答答的美人的粉脸(见左图)。它的华丽雕刻,几乎填满了每一寸建筑面积。和其他早期的吴哥雕刻同样,它们门楣顶上的雕饰,题材大多是出自印度教神话故事和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马《摩诃婆罗多》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和传说,常期以来就是印度教徒宗教精神的来源,历久不衰。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