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柬埔寨吴哥古迹之旅(10):吴哥城之三
象台(Elephant Terrace)在皇宫遗址区东面,形成皇宫遗址区的东墙,从巴芳寺的北墙开始然后往北延伸,直达皇宫外的大广场,北接癞王台。在这300米长,2.5米高的无盖长廊,共有5个同样的平台,两边雕着三头巨象,中间有一阶梯,供人上下(见左图)。贯串这5个象台的长廊,都刻有形形色色的石刻象雕与神话中的神鸟Garuda,因而得名。这象台是在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时兴建,以后各朝续有扩建。
象台前的广场,是吴哥王朝举行各类庆典和国王与民同乐的地方,和我国Padang的作用类似。在这里,每逢节庆期间,都有各种斗兽(狮斗、虎斗、象斗)、兢技、歌舞表演等娱乐,招待外国使节。在广场侧边设有宾馆,招待来访外宾。中国元朝使节周达观曾参与其盛,他的著作如是描述: “每用中国的十月为正月。是月也,名为佳得。当国宫之前,缚一大棚,上可容千余人,尽挂灯球花朵之属。其对岸远离二三十丈地,则以木接续缚成高棚,如造塔扑竿之状,可高二十余丈。每夜或设三四座,装烟火爆杖于其上,此皆诸属群及府第认直。过夜则请国王出观。点放烟花爆杖,烟花虽百里之外皆见之。爆杖其大如炮,声震一城。其官属贵戚,每人分以巨烛槟榔,所费甚多,国王亦请奉使观焉,如是者半月而后止。......每月必有一事。......”
我一边沿着象台往北走,一边想象周达观游记中所描述的13世纪末吴哥王朝举行节庆时的画面。那些临时大棚、木质高塔、花灯、彩带、烟花、观礼的国王、大臣、外交使节,当然还有喜气洋洋的老百姓.....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熟悉了,我彷佛回到了岛国的国庆日、中秋节、河畔迎春等普国欢庆的节日,我们不也是那样子大事铺张的吗?我们的那些奢华,那些跨张的炫耀,有人记录在案,好让800年后的游客也来缅怀一番吗?目睹这个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强盛约500年的东南亚古国,它那曾经接受无数鲜花掌声的历史广场,如今则是荒草一片,想到我们年轻而好高鹜远的岛国,借古鉴今,我能不杞人忧天吗?
象塔广场的前方有一组小型塔状建筑,共12个,大小不一,高矮各异,分列胜利大道的两旁。关于它们的用途,旅游书的作者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它们刚好12个,代表12生肖,是吴哥王朝按照犯人的生肖监禁他们的地方;也有人说在12塔间系上绳索,供艺人在上面走“钢索“,国王和大臣则在象台观赏;有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竟然说罪犯如能从塔与塔间的绳索走过而不掉下,则证明他属无罪,否则就被处死。还有人说,12塔是吴哥国王为他的12个爱妃建造的,每人一座。根据周达观的说法,若有两家争执,不能分辨谁是谁非时,皇宫对岸有小石塔12座,命令争执的两个人,各坐在一个塔中。塔的外面两家的亲戚坐守着互相提防。或坐一二日,或坐三四日。无理的那个,一定会生病,或者身上生疮疖,或者咳嗽发烧等。有理的一方,则会安然无恙。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是非曲直,叫做天狱。
从象台往北走,没多远就到了癞王台。这是一组独立的平台,高六米,延伸至皇家广场的那一边,长25米,但转角处向内凹入,故形成八角形的平台。这平台相传是一位得了麻风病的国王的住所。导游说,其实没有所谓的麻风国王,这其实是供奉阎王Dhama(或Yama) 的地方,平台的对面就是当年的焚化场。它被后人取名为癞王台,主要是那尊阎王石像,被发现的时候,因为长期的风化,又长满苔藓,故看起来颇似满脸癞痢的麻风病人的石像,因而得名。
现在放置在癞王台现场的石像(见左图),是一尊复制品,原来的那尊癞王石像现藏于金边的国家博物馆。
癞王台有内墙和外墙两层,且都有保存的很好的深雕图像。平台的东南面、东面及北面的一小段外墙,都刻有雕像,每面都有六七层,最低一层以及转角处刻上五头、七头或九头蛇神Naga;其上各层则刻上拔剑的男性神灵与坐着的女神,全都是深调,每个雕像无不活灵话现,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在癞王台下的深沟里,还有另外一组与地面外墙相同的雕刻。导游说,这组雕刻才是原来的癞王台,只因后来坍塌被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墙则是在15世纪时重修的复制墙。
大吴哥城精彩处处,我们只有半天的时间,自然无法一一细看。城中的其他胜景, 如12世纪初建立的比丽碧都寺遗址群(Preah Pithu Group)、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建成的比丽巴里来寺(Preah Palilay) 以及 御用浴池等,只好留待下次有机会再来看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