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30

柬埔寨吴哥古迹之旅(12):班迪萨姆拉寺


游毕女皇宫,我们的旅行车折回位于巴索东湖东南方的班迪萨姆拉寺(Banteay Samre Temple)。这是一座建于平坦土地上的大寺庙,其周边由3公里长的的城壁所包围,规模相当宏大,但要到这里参观必须乘车经过一段小路,进入寺门之后又得步行一段泥路,才能抵达中央神殿区,因而一般游客大都裹足不前。我们到达的时候,别的游客几乎一个也没有,只见到一群守候在那里的当地小孩,和三三俩俩的香客。

班迪萨姆拉寺的建庙者以及建庙时间,因为缺乏碑铭资料,至今仍然不详。考古学家根据它的建筑风格、寺塔和栏杆上的浮雕,与吴哥窟的风格相同,而认定是12 世纪中期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建筑的,它的庙主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王朝中的一个大臣。这寺院的修复工程已完成,加上地点偏僻的关系,游客不多,所以保存的很 好。

寺院朝东,其西门离东巴索人工湖仅350米,东门前有一道长200米的不完整堤道向东延伸,因此考古学者推测这里原本也是一个小城市,班迪萨姆拉寺就是这无名城市的中央。



寺院区分两进,呈回字形,外进有一道防御用的高墙,墙高6米,周围83米x77米,墙内有回廊;内进44米x38米,亦是另一重回廊,而一座雄伟的尖顶高 塔神殿就耸立在回字形的正中央,形成典型的印度教山形神殿(见上图)。和其他同时期建筑的吴哥神庙一样,中央神殿区有东南西北四个入口,除东门外其他三面 的大门皆建有雕刻繁复的门楼,门楼呈十字形,门楣上和四周的墙柱雕刻,皆以印度史诗中的神话故事为主题,而且故事很少有重复的。


一般的游客都是由中央神殿区的北门(见左图)进入第一进, 我们也是。但导游说,这寺院的正门在东边,其精彩摆设也在那里,所以我们入门后延着护院土墙上的走廊,绕道至东门。没错,东门的门楣上虽然没有一座雕刻华美的门塔和长廊,而那十字形的排楼看样子也是后来加盖的,但那道长长的堤阶上的石狮子和堤道两侧的守护蛇神,不禁让我想起吴哥窟西门外的堤道。两者居然那么相似,只是这里的规模小很多,而且人迹罕见。



班迪萨姆拉寺的中央神殿区共有两道土墙,外墙和内墙之间是一个口字形的草场,从外门楼走下平台,通过这片较低的草场,才可以进入另一端平台上的内门楼,这样又下又上的入门方式,实在累人。

通 过内进的门塔和十字形排楼的回廊,我们终于进入了寺院的核心--中央神殿所在的内院区。在这里,又是另一次又上又下的运动才能进入殿顶戴着尖顶高塔。高塔 的南北两翼,则有狭窄的走廊通向列柱厅及藏经阁(见左图),两翼的设计相同。几栋建筑物同时挤在一个平台上,显得有点拥挤。导游说,神殿内的神像早就被移 走了,殿内除了壁雕外,无甚可观。


这时候,我们发现了那群守候在神殿平台下的柬埔寨小女孩,大约有八、九个。这下可乐坏了团员中的摄影爱好者,十多个相机立刻对准她们,卡嚓卡嚓的快门声,不绝于耳。后来,他们干脆请来导游,商请这些亮丽可人的女孩,充当临时模特儿,摆出各种姿式,在光暗交错的空间里,创造艺术写生。我因为对艺术摄影一窍不通,只胡乱拍了几张,烂竽充数了一番之后,就沿着内回廊的平台绕了中央神殿一圈,然后穿过内外回廊间的小窗户到外回廊去观览浮雕去。



在班迪萨姆拉寺,深雕多于浮雕,而且大都雕刻在门梁、门楣、门柱和门塔上,雕工也都很精美,值得细细品赏;我们在同期建成的其他吴哥寺院如吴哥窟、托玛隆神庙等墙壁上到处可见的Apsara女神,却没有在这里的墙壁上出现,不知何故。

这里的雕刻艺术,和吴哥窟的浮雕,题材大致相同,多取自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和《罗摩衍那》的故事:罗摩(Rama)骑在猴王哈奴曼Hanuman)的肩上,带领群猴前往搭救妻子私多(Sita) (见左图)、湿婆搅动乳海而生万物、黑天(Krishna) 的种种事迹、日与月的关系、跳舞的阿布沙拉(Apsaras)和乐师.......

正在沉迷那些虚幻的神话故事时,导游又再催我们集合上车了,真扫兴!

没有评论: